2015年春分巧逢“二月二” 專家稱因歷法交叉所致
位列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第四位的春分在今年巧逢傳統節日“二月二龍頭節”。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這種情況主要由歷法交叉導致,歷史上并不多見,也并無特別儀式,春分主要還是一個農耕節氣。但也有一些好玩兒的民俗,比如“豎蛋”游戲。同時由于天氣回暖,人們戶外活動增加,開始“踏青”。 春分并非傳統節日古時皇帝舉行儀式祭祀太陽神 一直以來,春分并非傳統節日,而是被視為指示農業生產的重要節氣之一,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這一天,晝夜時長相等。西漢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便記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在周代,春分已有祭日儀式。《禮記》云:“祭日于壇。”學者孔穎達對此的解釋是:“謂春分也”。到了明、清兩代,北京日壇成為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民俗學者蕭放說,祭日這一儀式在民間并不普遍,主要是官方行為,后來才逐步演化出固定的祭祀地點。 “在節氣與習俗的漫長演進過程中,二者會逐漸調整,原來屬于春分的一些民俗和祭祀活動也逐漸歸并到春天相關的其他重要活動中。”在蕭放看來,春分習俗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當天晝夜平分,古人會在這天校對度量衡器具,以取公平之意。 至于網上流傳的“春分民間掃墓”的說法,蕭放說,那主要出現在甘肅青海一代,并非大范圍存在的民俗活動,倒是古時有祭祀土地之神的習慣。“這一習俗唐宋時期很盛行,州有州社,國有國社,曾有很多詩詞來描述此盛景”。 民間流行“豎蛋”游戲正式開始戶外踏青活動 雖然春分當日沒有特別隆重的慶祝活動,但在幾千年的時間流逝中,還是形成了一些有趣的民俗,“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便與此有關:流傳至今的“豎蛋”游戲,被稱為“民間最好玩兒的習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月二”與春分重疊為一天,在往年時間則會相差幾天乃至半個月之久。這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古代有無這種現象?是否有特別的慶祝儀式?胡野秋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歷法的原因,中國使用的農歷和公歷相交叉導致的結果,“閏年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完全重合的時候并不多見,但并無什么特別的儀式。” 隨著農耕社會的逐漸演化,二十四節氣似乎也在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但是在中亞、西亞的一些國家,春分日卻是他們新年的開始,會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習俗。在中國民間,則意味著正式踏入春季,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加,開始踏青。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除清明節作為節日固定下來以外,其他都沒有特別大范圍的慶祝活動。”不過,胡野秋表示,從春分日開始,氣溫回暖,放風箏,踏青這些活動將隨之開始。 |
關鍵詞:二月二,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