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帶動經濟型模式難以為繼 亞洲經濟需轉型
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曾培炎在“重塑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優勢”分論壇上表示,亞洲出口帶動型經濟對外的風險的承受能力顯然是比較脆弱的,可見出口帶動這個模式往后將越來越難以為繼,這將促使亞洲進入一個發展的轉型期。 曾培炎表示,尋求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始終是博鰲論壇的主題,特別是在當前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增速整體趨緩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過去幾十年,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在出口模式的帶動下向全球提供了低附加值的產品,包括廉價的勞動力、土地、資源、能源和有限的環境容量,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在亞洲經濟起飛的階段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道路。但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來看亞洲出口帶動型經濟對外的風險的承受能力顯然是比較脆弱的。當前發達國家實施經濟再平衡戰略,立足制造業回流,使亞洲經濟體外需受到一定影響。可見出口帶動這個模式往后將越來越難以為繼,促使亞洲進入一個發展的轉型期。 曾培炎還認為,從過去依靠外需到未來擴大內需轉變,對亞洲成功的轉型發展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亞洲過去四十年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經濟發展的奇跡,推動了本地區在全球經濟日益的增長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引擎,與北美、歐洲一起構成了經濟總量的大體在20萬億美元這個世界的三大經濟板塊。為未來亞洲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仍將延續,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均GDP只有歐盟的1/5,是北美的1/8,經濟社會各方面百業待興,但發展潛力比其他地區大得多。亞洲經濟體之間的經濟的互補性強,為此開展合作空間也大,而且這個地區民眾眾多,文化多元,人民吃苦耐勞,完全有能力創造一個更加燦爛的亞洲的文明。 曾培炎強調,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美國提出重返亞洲,歐洲提出向東看,全世界目光都投向這塊東方的大陸,這說明了亞洲正在迎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地區的各個國家要把握好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把亞洲的市場和資源優勢整合起來,更多的用于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
關鍵詞:曾培炎,亞洲經濟,經濟板塊,經濟總量,轉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