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用科技革新改進生產力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勞動創造價值永遠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地勞動,才能不斷地創造價值,推動歷史的車輪往前走。”“80后”產業工人秦世俊在參加完勞模表彰大會后說。 秦世俊參加工作14年,累計完成25年的工作量,實施技術創新、小改小革660多項,提高生產效率1至8倍。“我慶幸自己的工作有一個踏實的起點。”在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秦家“兩代勞模”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秦世俊的父親曾被評為公司十大勞模之一。如今,兒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一身臭汗、滿襟油泥,是父輩們的車工形象。“與父親不同的是,現在產品加工靠軟件控制、智能化操作,不僅勞動環境、強度大大改善,而且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秦世俊說。 嘗到了超越父輩的甜頭,秦世俊在追求數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研究出“逆向思維、反向采點”的加工腹板新方法,將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100%。在加工新機型尾減安裝平臺時,他創新的方法讓零件加工周期一次性大幅縮短,加工成本降低了75%。 “工作條件越來越好、效率越來越高,這樣的變化說明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工作13年就當上高級技師的秦世俊說,但不論怎樣,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基礎不能丟。“在這樣的‘變’與‘不變’之間,年輕工人一代才能走好現代工業之路。 |
關鍵詞:勞模,勞動節,創新 |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