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土”特色才有校本味
■李偉 讀了5月28日《校長周刊》刊出的“學校故事”《碗米坡小學的翻身仗》,感慨之余,多的是對農村小學辦出真特色、彰顯新魅力的思考。 土家族的碗米坡小學,地處偏遠農村,與很多村小一樣,面臨生源流失、教學質量不高等現狀。如何在逆境中突破,打好辦學的翻身仗?他們的做法,就是活用身邊的“土家文化”資源,辦出了屬于自己村小的特色。以“土化”求“開化”,從土家山歌、土家溜子進課堂,再到土家風情樓、土家民俗操作室、實驗室,土家農具展覽室、體驗室,土家溜子傳習室等,誰能想到土文化變成了新活力,學校越辦越好,越辦越受群眾與社會的認可、信賴。 一所村小的嬗變,不能不讓我們反思和警醒,他們成功的訣秘在哪里? 一是路子選得準。碗米坡小學面臨幾乎辦不下去的難題,選的破題之路就是將辦學與土家文化相結合,以特色求活力。往深里思考,他們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學做合一”的路子,文化就在師生身邊,家長也是最好的資源,能激發方方面面的能量。這條路子選得準、選得對。 二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從發起人彭圖友校長,再到現任的王兆勝校長,“盡管校長換了好幾任,但每一任都不忘堅持土家文化進校園這一辦學特色”,這也是這一特色得以偉承、發揚光大的重要原因。 反觀時下的有些村小,不是等待觀望,就是空對著校舍、師資、生源等畏難發愁;也有不少學校盲目借鑒、取經,忽視自己學校的固有特色;還有的學校,換任校長就變套路子,特色不少、效果了了。凡此種種,與碗米坡小學的“土”特色相比都大跌眼鏡。 因此,農村學校校長應從碗米坡小學的做法中汲取力量,挖掘出自身的“土”資源,辦出活靈活現的“農字號”村小特色,還原真正的校本味。 |
關鍵詞:土,辦學特色,土家文化,教學做合一,生源,碗米坡小學的翻身仗,校長 |
責任編輯:jock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