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考移民” 需補齊落后地區教育短板
6月25日陜西高考[微博]成績出爐,榆林文科頭名花落榆林華棟中學,令人意外的是,華棟中學老師談及邢程遠諱莫如深。該校高考畢業生透露,三年讀書期間從未見過邢程遠,而網上出現的帖子更是直指這名高考狀元是高考移民[微博]。據查,邢程遠2009年以投親名義將戶口從山東鄄城遷至榆林市榆陽區,落在華棟中學校長李錦成名下,李錦成為其“舅父”。但實際上,雙方并沒有任何親屬關系。(7月8日《華商報》) 有句話叫“人怕出名”,這真迎合了榆林高考狀元邢程遠現下的心情。只是“紙里已經包不住火”,想低調也不成了。是不是“高考移民”,無論如何也得給個交待了。如果對于“狀元高考移民”的思考再深入點,也許得出的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結論: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 “高考移民”并非教育移民,而是考試移民。說到底,上學還是在好地方上,只不過考試的時候,換了個低競爭力考場。同樣是三年高中苦讀,換了個考場就“天上地下”了,這真是個“以空間換時間”的完美投機。當然了,能做出這樣的“局”,顯然不是一般人物,要能上通下達,要搞定戶籍部門、學籍管理部門,還要把校長變成自家親戚,這得多大能量啊。 也正是這見不得光的“幕后操作”,及其對現行高考游戲規則的破壞,“狀元移民”才更給人以“抽老千”的感覺——大家都在按順序摸牌,憑啥就能由著某些人跳牌?高分生投靠“老舅”校長作為個例,自然需要查個究竟。但是如果想到邢程遠僅僅是浩浩“高考移民潮”中之一,那就需要深層追問了。 要消除某些人“有機可乘”的機會,需對落后地區的教育短板的補齊,不再是“分數照顧”,而是教育提質。只有教育水平真正上去了,落后地區的孩子在成績上不輸于“生源大省”,并堂堂正正的接受相同入學門檻挑戰了,移民一族自然也就偃旗息鼓,知難而退了。(肖明君) |
關鍵詞:高考移民,短板,高考狀元,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水平,學籍管理,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