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赴約”考察延邊:脫鞋進屋拉家常
【學習路上按】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吉林考察調研,把首站安排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總書記為什么選擇延邊作為第一個考察地?這源于一個“約定”。4個月前,也就是今年的3月9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李景浩代表邀請總書記到延邊去看看,習近平說,我一直想去延邊看一看,下次到吉林一定去。 本次在延邊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都去了哪些地方?遇見了哪些人?發(fā)生了什么趣事兒?學習路上幫您一一解答。 第一站:延邊博物館
16日中午,專機降落在延吉朝陽川機場。一下飛機,習近平便乘車前往延邊博物館,聽取延邊州總體情況介紹,并參觀延邊州成就展和朝鮮族民俗展。 延邊州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qū),人口215萬,朝鮮族占36.4%。這里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是東北振興、圖們江開發(fā)等國家戰(zhàn)略疊加區(qū)。延邊環(huán)境優(yōu)良、資源優(yōu)質,森林覆蓋率80.8%,長白山區(qū)是我國重要的木材和中藥材基地,人參、延邊黃牛、食用菌、大米等特色農產品馳名中外。“青山綠水披霞光,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一首《紅太陽照邊疆》曾經唱遍大江南北。歌曲反映的正是延邊人民的精神風貌和風土人情。 背景知識:延邊博物館 延邊博物館始建于1960年,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城市--延吉市,是一座集地方歷史和朝鮮族民族特色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舍三經變遷,現館舍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4570平方米,陳列面積達7200平方米。館藏文物達近1.5萬件,國家珍貴文物600多件。館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朝鮮族民俗文物組成。 延邊博物館區(qū)域劃分科學、合理,功能完善,有藏品保管區(qū)、文物修復區(qū)、展覽區(qū)、觀眾互動區(qū)、公眾服務區(qū)、科研區(qū)、辦公區(qū)七大功能區(qū)域,基本陳列有朝鮮族民俗陳列、朝鮮族革命斗爭史陳列、延邊出土文物陳列共三大陳列,另外還有三個臨時展廳。延邊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的民俗風情賦予了延邊博物館獨有的社會地位和民族特色,延邊博物館以精美的設計及豐富的內涵,生動展現了延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二站:光東村水稻基地
1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位于海蘭江畔的和龍市東城鎮(zhèn)光東村。進村前,經過一大片水稻田。這里是有“平崗綠洲”之稱的延邊地區(qū)最大的水稻基地。7200公頃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 總書記下車,沿著泥濘的田埂走進稻田,同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和農技人員攀談起來。現在正值水稻分蘗期。一位農技人員拔起一把秧苗遞到總書記面前說,插秧時3-5棵苗,現在已分出三四十棵了,今年有好收成,一公頃產量有望達到一萬五到一萬八千斤。習近平說,中國有13億人口,要靠我們自己穩(wěn)住糧食生產。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祝鄉(xiāng)親們大豐收。 背景知識:延邊水稻發(fā)展 延邊州地處吉林省東部,這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沛,利于耕作,為水稻的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理想的水稻種植地。由于山好水好氣候適宜,延邊產大米顆粒飽滿、晶瑩如玉,米飯柔軟適口,醇香綿長,好看好吃,讓人回味無窮。近年來,延邊州稻谷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4萬公頃左右,年平均產量在21萬噸左右。規(guī)模稻米加工企業(yè)25戶,總加工能力36.14萬噸。擁有大米品牌23個。一些品牌還獲得了國家或省、州級名牌、綠色食品、優(yōu)質大米等稱號。2006年,延邊大米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錄,并在2009年獲“中國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稱號,品牌評估價值26.9億元,列全國農產品第23位,米類第5位。 第三站:光東村村委會
在光東村,習近平走進村委會便民服務室、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視察。村里老年舞蹈隊正在排練,伴著《紅太陽照邊疆》翩翩起舞。總書記駐足欣賞,稱贊朝鮮族群眾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樣。 習近平說,幾十年前自己當村支部書記時,村里廣播每天都放這首《紅太陽照邊疆》,非常熟悉。今天來到了海蘭江邊,歌中所唱的就是這里。 背景知識:歌曲《紅太陽照邊疆》由來 《紅太陽照邊疆》的詞作者韓允浩,歌曲作者金鳳浩都是和龍市人,1966年,兩人在和龍市生活和工作期間完成了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這首歌最初為朝鮮文,歌曲反映延邊人民的精神風貌和風土人情。2006年,經過近百天的征集、討論和評選,延邊和龍市將和龍精神確定為“崇文重禮、開明博大、自強自立、堅韌不拔”,同時該市還將歌曲《紅太陽照邊疆》確定為市歌。 歌曲《紅太陽照邊疆》氣勢恢宏,旋律激昂,鏗鏘有力的唱出了邊疆地區(qū)壯麗的景色和延邊人民飽滿的精神。延邊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開荒取寶、筑壩引水,努力建設家園,使得從前的荒蕪景象,變成青山綠水、果樹成行的富饒、生機盎然的景象,很好的表現了延邊人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四站:光東村村民李龍植家
光東村村容整潔,道路兩旁鮮花盛開。“黑白灰、淡素雅”,一排排村舍,展現了朝鮮民居的鮮明特色。習近平走進70歲的村民李龍植家。炕,是朝鮮族人在室內的主要活動空間。延邊地區(qū)朝鮮族房屋內的灶坑更是別具一格。鍋臺、炕面形成一個平面。據說,這種灶坑既好燒、又衛(wèi)生。 按照朝鮮族習俗,習近平脫鞋走進屋里,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況。隨后,盤腿而坐同鄉(xiāng)親們拉起家常。習近平說,這是他第一次到朝鮮族聚居區(qū)考察調研。當得知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習近平指出,隨著農業(yè)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wèi)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qū)傾斜。習近平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
關鍵詞:習近平,脫鞋,進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