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好萊塢式的中國魔幻
今年暑期,國產電影似乎十分給力,《捉妖記》自上映起就一直領跑國產片票房,不斷刷新各項紀錄。說是觀眾的“報復性觀影”也好,說是電影的宣傳營銷做得好也罷,至少我們不能否認,這是一部質量過關的國產電影。 《捉妖記》是一部有著積極向上主題的合家歡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中心思想不過是人妖可以和諧共處。片中笑點、淚點、萌點眾多,導演用好萊塢的思維方式,用現代性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屬于當今時代的人與妖的魔幻故事。 既然導演將《捉妖記》打造成了一部符合好萊塢模式的商業電影,自然我們在評價的時候也要遵循商業片的標準。客觀來說,《捉妖記》是一部工業模式下的合格產品,續集還有很多可供提升的余地。而諸多網絡評論對其 冠名的“誠意之作”,其實不過是電影人應有的創作態度,值得肯定但并不宜炫耀。 但如果我們以寬容的心態來看《捉妖記》,毋庸置疑,這是一部不錯的國產商業電影。故事完整,人物鮮明,CG技術也是國際化水平。喜劇橋段并沒有出新也不高明,大多是港片常用的插科打諢的無厘頭式,但是卻頗為有效。當然,各路負責搞笑的大咖們不負眾望,全都成為了影片的亮色。妖的形象突破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設定,不再是形象恐怖的鬼怪,大多樣貌可愛,并且沒有別的壞毛病,唯一的缺點不過是嗜血。尤其是小妖王胡巴,表情動作極為生動,比起妖的特性來說,更像個淘氣的孩子,雖有刻意賣萌之嫌,卻依然阻擋不了觀眾對其的喜愛。 除了胡巴無處不在的賣萌,《捉妖記》流露出的現代性也是獲得觀眾認同的重要方式。無論是用來上菜的“電梯”,還是胡巴口吐棗核做機關槍,或是“全妖宴”的裝腔作勢,甚至是永寧村的世外桃源,都與現實社會產生了互文,博得觀眾的會心一笑。對于一部商業片來說,《捉妖記》確實在國產電影中表現突出,不僅有娛樂大眾的笑料,也不乏對人性、對當下的思考。 《捉妖記》一方面代表了中國魔幻題材電影的探索,讓我們看到了國產電影的希望。也從一方面印證了,中國電影不缺技術,缺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我們在肯定《捉妖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電影無論是主題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確實較為西化,人物設定和劇情也更是有其他經典動畫的影子,難免讓觀眾覺得這是對好萊塢電影的刻意模仿。(毛珺琳) |
關鍵詞:捉妖記,中國電影,好萊塢式,國產電影,電梯,商業電影,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