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致敬英雄歷史 共捍和平未來
機群方隊英姿勃勃,呼嘯著掠過北京上空。碧空如洗,彩虹如練。面容堅毅的一萬多名官兵昂首闊步,接受檢閱。先進的裝備悉數登場,金戈鐵馬,氣勢如虹。中國大閱兵的預演畫面,迅速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70年前,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中美蘇等九國共同接受日本投降。被稱為“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匯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正義力量的徹底勝利而宣告結束。今天,作為二戰東方主戰場的中國以大規模的閱兵式,再次紀念這一跨越時空的人類共同勝利,傳遞銘記歷史的時代信息,奏響共捍和平的世紀強音。 銘記歷史:二戰東方主戰場的不滅燈塔 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歐洲中心論”者將1939年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作為二戰爆發的標志,其實在此之前,中國就已獨力抗擊日本侵略者近十年之久。二戰結束70年后,國際史學界開始以更廣的全球視野重新審視這場戰爭,重新界定二戰的起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亞洲,反法西斯戰爭始于中國抗戰。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國際歷史學會秘書長、國際知名歷史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等40名史學研究者耗時四年完成的最新著作《1937-1947:世界大戰》引發關注。“這次世界大戰是在亞洲開始的。事實上,二戰開始的時間甚至可以提前至1931年,即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地區的時間。”弗蘭克說,西方史學界對二戰起點爭議正在逐步統一。 在正義與邪惡的交鋒中,二戰是極為慘烈的一幕。即使在最為黑暗的時刻,中國也始終堅持抗戰,成為二戰東方主戰場不滅的燈塔。 在美國二戰記憶中,最為艱難的作戰都與日本有關。在以偷襲珍珠港為開端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軍隊往往為爭奪一個不知名的小島要付出數萬官兵傷亡的巨大代價。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發自肺腑地感言: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師團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對照這樣一組數字,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歷史貢獻:二戰中,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著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陸軍兵力和部分海空軍力量,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挫敗了日本“北進”侵蘇的戰略圖謀,遲滯了其“南進”太平洋的步伐,有力支援了遠東太平洋戰場以及歐洲戰場。 在這一勝利的背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14年,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巨大民族犧牲。 看到中國戰場的輝煌戰果與慘痛代價,就能正確估量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部價值;能以全球眼光來反思那場人類共同面對的戰爭,歷史的教訓就被完整記取。 如今,歐洲不少史學家開始打破地域局限,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的歷史作用,讓這場戰爭的全景被更客觀地呈現于世人面前。 “沒有中國軍隊的堅決抗日,二戰的整個歷史將會改寫。”英國歷史學家拉納·米特如是說。 傳遞信息:萬眾一心共慶勝利 即使放諸整個民族歷史,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也是最為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一頁。抗戰勝利成為中國走向民族復興最為關鍵的轉折點。 “凡目睹這場劃時代戰爭的人,都不懷疑中國復興的確實性。”親歷那場戰爭的英國女記者弗雷達·阿特麗這樣預言。 苦難會給一個民族堅韌的品格,勝利則會給一個國家信心與力量。在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從倫敦到巴黎,從華沙到莫斯科,每一個為勝利付出巨大犧牲的國度都會隆重紀念。人們再次看到這樣震撼人心的畫面:伴隨著永不熄滅的長明火,雄壯的閱兵隊伍以勝利者的姿態,致敬英雄,鏗鏘前行。 作為二戰主要的戰勝國之一,中國今年將首次在“9·3”勝利日舉辦閱兵式,以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偉大的抗戰勝利。 這是不能忘卻的紀念。翻開國外各大圖書館保存的舊日報紙,人們會發現那些用各種文字拼寫的中國地名頻繁出現:盧溝橋、平型關、臺兒莊、萬家嶺……這些名字背后,是無數可歌可泣的壯舉。為贏得最后勝利,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軍民血沃大地。一寸山河一寸血,寸步不讓,寸土必爭。 在法國岡城二戰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展區,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一份份內容詳盡的史料,向人們講述著那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當我們想添加二戰死亡人數資料時,發現中國是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所以我們決定添加這方面內容。”紀念館館長斯特凡納·格里馬爾迪說,日本低估了中國的抵抗能力,經過年復一年的斗爭,中國軍民重創日軍,也付出巨大代價。 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國立山口大學副校長纐纈厚說:“抗日戰爭是一場偉大戰爭。面對軍事實力占優的日本,中國在資金和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依靠人民的愛國、團結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出色的戰略領導,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有著共同經歷的人們,會有共同的深切感受。他們明白,一個民族理應以最莊嚴的方式向自己的勝利致敬。俄羅斯知名政論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表示:我們不能不銘記中國的巨大犧牲、感謝中國的卓越貢獻。中國應該通過閱兵等紀念活動,讓世界各國進一步了解中國抗戰的艱難歷程和偉大意義,讓世界更加充分認識到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捍衛和平:世界潮流不可阻擋 在這場人類空前的浩劫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和東方主戰場,中國與各國一道,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如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同樣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數十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府高級別代表以及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前政要,100多位國際友人應邀出席;17個國家派方隊或代表隊,31個國家表示將派軍隊觀摩團積極參與。中國人民將和世界人民一道,重溫這一慶祝人類共同勝利的偉大時刻,共同攜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維護用鮮血換來的戰后和平秩序。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以這樣的方式越過戰爭和糾紛,傳達著期待世界和平的強音。 “閱兵式對中國和全世界來說都具有標志性意義,它將再次提醒人們,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有多恐怖,告誡人們建立在種族優越論基礎上的侵略戰爭將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啟程赴華參加活動前這樣說。 70年前,聯合國成立。各國誓言“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奠定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國際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杰出貢獻的最直接認可,也承載著中國人民對捍衛戰后和平的莊嚴承諾。 70年間,中國的外交政策與《聯合國憲章》精神一脈相承——始終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用實際行動維護著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當代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 70年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來華參加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舉世公認。國際社會應當認真思考如何從過去的悲劇中真正吸取教訓,并以向前看的態度攜手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
關鍵詞: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洲中心論,聯合國憲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