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5歲兒子頻赴“相親會” 擔心寶寶沒朋友
每個周末,沈陽市民王女士都會帶著5歲的兒子參加各種幼教機構組織的兒童交友會,讓兒子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即將到來的“十一”,她更是打算帶兒子遠赴上海,參加一個微信群組織的全國各地家庭“拼養度假”活動,將孩子們聚在一起相處,由不同家長輪流看管,意在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可一聽說都是陌生人,王女士的兒子就害怕得大哭,說啥也不去。王女士猶豫了:“到底該不該帶孩子去呢?” 講述: 微信群里發來“拼養”信息 “拼客”一詞已成為“80后”一代的生活態度,拼玩、拼車、拼游。如今,一些“80后”父母又開始流行“拼養”。臨近十一,很多微信群向王女士發出邀請,參加假期親子拼游團,孩子可以在玩中認識更多小朋友。王女士看上了一個上海微信群推出的“拼養團”,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庭,假期將孩子們一同安置在上海的某戶人家,孩子們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獨立交往相處,白天由家長輪流值班照顧孩子,其他家長則有時間暢游上海。 可兒子強強一聽說要去“遙遠”的上海,而且活動中爸媽都不在身邊,就害怕得大哭,連睡覺都嚷著不要離開媽媽。但王女士態度很堅持:“讓孩子多出去見見世面交點朋友,有啥不好?” 調查: 80后爸媽熱衷“寶寶相親會” 如今的80后家長,跟王女士有一樣想法的還真不少。很多家長還熱衷于給孩子定“娃娃親”來擴大社交圈。每到周末假期,總有人組織兒童集體“相親”活動,有時是郊外一日游,有時會在游樂場或動物園游玩,幫孩子找個喜歡的小男(女)朋友同玩。 張女士的女兒4歲了,平時內向不愛交朋友。即使參加了寶寶相親團,仍只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玩耍,自己靜靜躲在一邊。“看著別人家孩子都‘相親’成功,我可真著急啊,每次我都會帶上很多零食和小禮物,讓女兒分給其他小朋友,為她提高人氣。有時我硬拉著她去‘交往’,可她卻總表現得特別不情愿,出來玩好像‘受罪’一樣。” 采訪中有八成以上的80后家長表示,很愿意帶孩子參加此類拼養游、娃娃親活動。他們認為這是擴大孩子社交面,培養獨立意識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跟陌生人說話的好機會。帶5歲的女兒參加過七夕寶寶相親會的于女士說:“其實說相親只是鬧著玩,我們并不是太當真,就想著找個名義經常聚聚,孩子能從小多認識幾個朋友,對將來也有好處。”但也有一部分家長反映,自己孩子很排斥這種和陌生孩子交友的方式,有時刻意的安排活動未必達到效果。 可適當引導別過分干涉對此,從事多年幼兒學前教育的徐楠老師強調,家長們不應過多地干涉孩子們的交友自由。可適當引導,但不要強行為孩子建立社交圈,更不應刻意參與到孩子的交友過程中去。當然從擴大接觸面、開闊眼界來看,多組織一些活動,為孩子提供些交友機會是好的,但前提必須是孩子自己喜歡參加,莫要強求。 家長最應教授孩子的,并不是具體如何交往,與誰交往,而是培養孩子要遵從社交的規則,如在交往時懂得分享、互助、團結合作、尊重他人等。多教孩子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際技能。無需太刻意,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從小家庭走入大集體。學會了這些,自然就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
關鍵詞:相親,帶孩子,家長,80后,帶兒子,媽媽,娃娃親,拼客,拼養,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