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京津冀生態一體化 攜手共創美好生態
導語: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部署,通過生態一體化共建聯防,破解資源生態難題,共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家園,是京津冀地區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重要任務。 河北推進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 省林業廳提出必須以這次大討論為契機,堅決破除束縛林業改革發展的思想和體制障礙,增強協同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振作精神,開拓進取,以思想觀念的大轉變推動林業工作的大發展。具體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大力推進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拓展生態空間,打造集中連片、相互貫通的城市森林帶,實現城市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景觀化、村莊花園化;大力發展林果富民產業,扶持發展林菜、林禽、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狠抓秋冬季造林和森林防火;進一步創新林業發展機制,扎實做好造林綠化工作等。 攜手共治“活”水源 京津冀從源頭涵養“綠”生態 水源儲備不斷增加,京津冀水資源涵養保護的“發令槍”尚未放下,更多的水源潛力還有待三方協作激發。天津和北京的“大水缸”都盛滿了來自京北的水,京津要得到一庫清水,就需要協同治水。 去年9月,《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完成了初稿。隨著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三地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水環境監管等方面的標準將逐漸趨同。按照《規劃》,京津冀將逐漸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 新的好消息是,日前,來自中央、北京和天津水務部門的專家,已經完成了對京北地區水源地工程的評估,預計下一步將會在資金、政策上進一步“滋潤”水源地,既要有生態共享,又要有生態共建與補償。同時,河北正在強化與北京、天津的對接,共同推動將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列入國家專項規劃。 通過多年的治理,京北的水清了,樹綠了。如今,承德又著手實施“千湖工程”,力爭通過5年到10年的努力,新建水庫105座、塘壩416座,為京津再增加6億立方米以上的應急戰備水源…… 石家莊將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安全支撐區 “我們將以治理大氣污染為重點,堅決打好打贏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市環保局局長王華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華平說,生態環境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區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京津冀地理相連,共處同一生態單元,在生態環境問題上,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環保一體化是京津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下一步,全市環保系統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上來。首先要堅決打好打贏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突出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和除塵改造,加大對治污設施運行監測執法力度,在重點行業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和省內各地市的協同合作,建立健全區域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實施各類環境信息共享,在排放總量控制、規劃及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環境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監管等方面加強合作。”王華平說。 同時,繼續深化“壓煤、抑塵、控車、遷企、減排、增綠”六大工程,與各部門齊心協力,科學治污、精準治霾,綜合施治、狠抓落實,確保今年實現省會大氣質量明顯改善,確保從明年起三年內我市大氣質量退出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倒十”,切實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的藍天白云。 京津冀六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 聚焦生態建設 19日,北京房山區、天津北辰區及河北涿州市、淶水縣、易縣、淶源縣六區市縣相關領導及專家學者齊聚“天下第一州”涿州,就拒馬河流域協同發展召開第二次研討會,共商打造環京津生態示范區大計。 涿州市委書記王月衡稱,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是中央對京津冀區域的重要的功能定位。北京房山、天津北辰、河北涿州等六區市縣地域相連,人員相親,文化相融。唯有精誠合作,順應自然,才能把拒馬河流域生態示范區建設好,從而實現“望的見山,看的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涿州和房山將共建京西南生態示范核心區 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和河北省涿州市政府于10月19日在涿州簽訂《協同共建京西南生態示范核心區框架協議》,雙方將本著“長期友好、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協同共建涿州、房山京西南生態示范核心區。 據悉,此次合作協議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突出打造高端生態環境,承載“京保石發展軸”建設的理念,促進房涿兩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宜居宜業魅力新城的典范。 根據《框架協議》,北京市房山區政府和河北省涿州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強生態領域的戰略協同與合作交流,著眼構建系統化、功能化、一體化的生態體系。在國土綠化、水源涵養、污染治理和濕地修復等方面共同規劃、聯手申報、建設跨區域重大生態項目,共建京西南優良生態示范新區,切實發揮好生態涵養和氣候調節作用,逐步改善和提升環境質量,為打造“京保石發展軸”提供生態環境承載基礎。 雙方將攜手創建房涿發展生態支撐區。房涿將共同研究制定落實北京市清潔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和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要求,建立一體化的環境準入和退出機制,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共同規劃建設拒馬河生態文化旅游走廊,以長溝國家泉水濕地公園、琉璃河濕地公園、邵村花田生態示范區為載體,不斷豐富完善濕地公園建設內涵,融入京西南水鄉獨特文化元素,共同謀劃打造以拒馬河、大石河為紐帶,三大濕地公園為節點的京西南最大天然濕地片群,打造京津冀生態旅游休閑品牌。 推進京津冀生態一體化 制度保障尤為重要 在我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的背景下,推進區域生態一體化,制度保障尤為重要。當前,亟須在經濟發達的大都市與經濟貧困的生態涵養區之間,建立起一套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稀缺資源有償使用機制等,使欠發達的生態涵養區獲得生態補償,換取地方發展的資本和條件。 鑒于此,完善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體制機制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比如,開征汽車尾氣碳排放和高碳能源產品消費稅;建立區域生態建設基金;向生態涵養區提供優惠貸款。二是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比如,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完善生態產品資格認證制度,實現由消費者付費的生態服務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產業化、環保產業專業化。三是加強政府的生態規劃、服務與監管。比如,制定區域生態建設統一規劃并賦予其法律權威性;建立區域統一的技術平臺和檢測平臺;實行政府生態問責制。四是完善立法與嚴格執法。比如,盡快完善生態環境法律體系及配套政策;嚴格實施生態環保法律的立法、司法、執法和監督程序,扭轉“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 (據中國經濟網、河北日報、長城網、石家莊日報綜合) |
關鍵詞:京津冀,生態,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