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差不多先生”——領導干部要在狀態之三
胡適曾以《差不多先生傳》為題,寫過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天,“差不多先生”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辦要緊的事,卻因為一貫的“差不多”思想而誤了火車。同樣,在推動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沾染了“差不多先生”的習氣,也滿足于“差不多”,那么,再好的規劃、再好的部署、再好的項目、再惠民的承諾,也都有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現實中,的確也有一些“差不多干部”,他們干工作低標準、低要求、打折扣,“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比如,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差不多干部”也學習,但往往只限于“抄抄寫寫,勾勾劃劃”,能記住幾個新名詞、說出幾個新要求,對精神實質卻一知半解,不甚了了;比如,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差不多干部”也回應辦理,但只是“打打電話、問問情況、層層轉交”;比如,對上級布置的工作,“差不多干部”也推動,但要么虎頭蛇尾,一陣風刮過,就沒了下文,要么松松垮垮、敷衍了事,“只求面子上過得去”;比如,對當地的發展,“差不多干部”也在抓,但缺眼界缺心勁缺實招,不求增比進位,只求跟得上趟兒…… “差不多”真的是“差得不多”么?工作中各種“差不多”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對此,企業界用于產品質量控制管理的一個公式或可形象地說明:需要一百道工序完成的產品,如果每一道工序都允許有0.1%的不合格率,那么,所有流程結束后,產品的合格率僅為36.6%!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也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環節和步驟所組成,如果允許每一個步驟或環節都可以有一個因“差不多”而導致的“損耗值”、“偏差率”,那么這里短一寸、那里短一寸,最終的成效注定就會“差很多”。一個又一個“差不多”加在一起,會讓許多工作半途而廢。“差不多”危害之重,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根除“差不多”思想,一個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細致、精致、極致的標準貫穿于每項工作的每個環節。要關注細節、注重細化,在“細”中體現執行力;要精心部署、精準發力,在“精”中追求最佳工作成效;要竭盡所能、追求卓越,在“極致”中力求盡善盡美。時時用細致、精致、極致的尺子量一量自己的實際工作,讓細致、精致、極致的標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折不扣、不留死角地干工作、抓落實,我們所辦的每一樁事,都能取得“辦就辦好”的實際成效。 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根據事故調查結果,爆炸是由一個O型密封環失效所致。一個小小的O型密封環的疏漏,竟然引發一起巨大的災難,令人扼腕嘆息,更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小細節關乎大成敗”的道理。我們的黨員干部應當牢記:“差不多”,其實差得很多;干工作、抓落實、創事業,必須“錙銖必較”,“辦就辦好”。 |
關鍵詞:領導干部,差不多,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