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您當前的位置:長城網>>河北新聞頻道>>渤海潮

監考教師之死無關道德,別給學生亂扣“冷血”帽子

來源:長城網 作者:蘆靜 2016-01-23 21:48:55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導語:這兩天,一條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的帖子稱,江蘇泰興濟川中學一名女教師在監考中去世,參加考試的初中生目睹老師最后掙扎呻吟,仍平靜地做完題, “是考試太投入了、太認真了,還是他們太過無知,對于眼前發生的一切,看不出其中危險。”這個帖子引發一些人反思——中國當今教育方式是否已經失敗了。

  最新的報道說,上述帖子描述的并不是事實。該校校長介紹,當時監考老師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所有學生背對該教師,老師很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學生發現監考老師沒有站起來收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上的老師。這一事實應不難查證,調看教室視頻或詢問班級同學即可,如果老師確實坐在教室后面,學生根本沒有注意到,給考試的孩子們頭上扣上“冷漠”的帽子就很不應該,還涉嫌對他們進行人格侮辱。那名發帖的家長顯然沒有掌握全部事實,而在發帖中加入了自己過多的“演繹”,這些“演繹”出的內容,又恰恰與公眾對當前基礎教育“只育分不育人”的印象吻合,于是快速得以傳播,以至于大家不再追問事件的真相。

  監考女教師之死無關道德

  一個人言辭冷漠,并不表示他內心同樣冷漠和麻木。以《江蘇女教師監考中去世》為例,其中的女兒訴說老師猝死時語氣冷漠,根據文章的上下文,冷漠指的是沒有對教師的死亡表露出充分的感情,沒有滿含淚水和顯得心情沉重。成年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初次面對死亡感受到的震撼和恐懼都無比強烈,心平氣和地描述死亡相當艱難。但是,監考老師的安排一般是隨機的,考生不熟悉監考老師也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該女生的表現可不可能是被嚇到了呢?因此,隨意對一個學生的指責難以絕對成立,更不能將此結論隨意推廣。

  考生繼續答題也不能說明他們冷血而麻木,更不能得出他們是沒有感情的考試機器這樣的結論。在公共場合,遇上有人突然發病,最好的選擇是及時叫救護車和采取最必要的救助措施,如果辦不到這些,至少不要添亂和增加搶救難度。同理,無論考生是否及時察覺監考老師的異常,過分驚慌失措都不足取。據這些報道的意見,似乎考生們都必須擱下筆,抱頭痛哭才能在道德倫理上無可指摘。校方在事后及時辟謠,稱考生在事發后及時報告其他監考老師,迅速打120將女教師送往醫院。無論事實上學生表現如何,這些都不該成為責難考生在考場保持冷靜的理由。

  學生是否冷漠、麻木也不應成為媒體批判教育體制的端口。教育體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發生教育事故,輿論自然容易劍指“體制”。但是,即便一個班級的學生冷漠,也并不能代表全國學生都如此,教育體制并不僅僅適用于一個城市的一所學校,跨越無數的可能性強行在二者之間制造關聯,這樣的報道只會遮蔽事實。鑒于此,讀者更應時刻保持冷靜,檢驗自己的判斷能力是否在無意識中已遭綁架。

  不要輕易給學生扣上“冷漠”的帽子

  指責學生麻木毫無道理

  吳老師年僅36歲,英年早逝,這樣的消息讓人心情沉重。面對這起悲劇,一些網友將反思的矛頭指向應試教育,有人說,“應試教育,將學生過早地訓練成了缺乏基本常識和生活技能的做題機器。到最后,當教師需要學生救命時,卻發現學生正埋頭做題,為了多得幾分,而全然忽略你的存在”。又是應試教育又是做題機器,發帖人的憤怒可見一斑。

  問題是,這種正義顯得不夠扎實,這種憤怒缺乏足夠的事實支撐。應試教育確如過街老鼠,但縱有萬般不是,也不能背上所有的黑鍋。事發時,學生埋頭做題,真是見死不救,真是冷漠無情,真是為了多得幾分而忽略老師的存在?如果屬實,這樣的學生簡直毫無人性,我們的教育也確實太失敗了。但是,稍微冷靜的想一想,也很難得出學生冷酷的結論。

  在未掌握真相之際,便痛“毆”學生,譴責應試教育,認為學生被培養成考試機器,顯然不夠理性,不客觀。從最本質的人性出發,哪怕學生是考試機器,見到家長或老師發生了意外,也不會不做聲的。

  應基于事實進行處理和反思

  對于女教師監考中去世這起悲劇,應該基于事實進行處理和反思。首先應該調查并公布事實真相,公眾不能不顧事實真相,以訛傳訛,批評學生冷漠冷血,如果由此給當事的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則是錯上加錯。假如事實真相與家長發帖所指相去甚遠,發帖的家長應該站出來向孩子們道歉——這也是一種教育。

  其次,在這起事件中,可能確有學生對老師的死感到“與己無關”,談到老師去世,就像談一個與自己無關的陌生人一樣。這需要嚴肅審視目前的師生關系和學校的生命教育。一些學生和老師并不親近,學生從老師那里感受不到親切,老師也從學生那里感受不到尊重,這是我國師生關系的現實,不僅師生矛盾增多,而且家長和學校沖突也加劇,教育部門和學校都必須正視這一現實,通過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和學校辦學制度,來修復已經扭曲的功利的師生關系。

  另外,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也不只是學校教育的職責,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參與。尤其是家庭教育,應該重點放在做人的教育,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關愛心,家長要追問自己的教育失責?,F在,一些家庭的親子關系也有功利化的趨勢,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多用分數、金錢等功利因素來衡量,這也需要引起家長的警醒和反思。

  廉價表達比“學生冷血”更可怕

  每一起逆轉劇的背后,其實都在拷問我們對真相探究的敬畏。不夸張地說,自媒體時代的信息越來越廉價,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的角色定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探究真相”成為一種稀缺品質。發布者缺乏求證的專業素養,圍觀者只要看到符合自己情緒的信息,就習慣性地隨手轉發。聚集與發酵,很容易把那些帶有公共性底色的信息帶入輿論場。而自媒體時代,信息的每一次“再傳播”其實都強化了個人判斷的色彩,它不僅僅是信息的純粹傳播,更大程度上也是情緒的多次發酵。

  中國的教育有沒有問題?當然有。但這些問題并不能和“年輕女教師猝死監考中”發生聯系。忽視完整的事實,只迎合自己的判斷,已成為當下社交媒體上的一種非典型輿論生態。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其實并不缺乏觀點。事實上,每個人都在以守望者的姿態觀察評說著這個社會,這種積極的介入姿態讓人欣慰,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如何才能不被喧囂的輿論左右,這是每一個觀察者努力的方向。每一個人都可以以社會觀察者的角色定義自己,但是,他應該懂得,真正的觀察必須尊重事實的完整與準確,而不是腦補真相輕易做出價值判斷。

  如果一個人的表達過于廉價,那這種表達到底還有多少意義?或許這才是《江蘇女教師監考中去世》的網帖帶給人的警醒。當然,這種廉價的表達也不足以悼念考場上英年早逝的女教師。

  (據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京華時報、北京青年報等)

關鍵詞:女教師,監考,去世

責任編輯:次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