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新五福” 你真的讀懂了嗎?
迎接丙申猴年的央視春晚再次說明,對春晚的社會影響力,無論如何,不能低估。這道三十多年來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年夜精神大餐,不見得每一道菜都特別合每一位觀眾的胃口,但有幾個共識已在中國廣大公眾中確立: 它不可或缺;它已積累下不妨年年約見的基本“范式”;它每年都得大膽創新,上幾道“新菜”;它在辭舊迎新之際,為我們勾勒著新一年的“文化底色”。 除夕夜,四個半小時里,有1.63億觀眾直接參與了集齊“新五福”的互動游戲。“新五福”把本次春晚“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的主題給具體化、生動化了。盯著大屏守春晚、點擊小屏搶福卡,春晚的感染力,“新五福”的深意,就這么傳播開去,既是有聲有色的,又是不動聲色的。 “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這新的“五福”,頗耐人尋味。 “五福臨門”,中國人最常提及的祝福語之一。“五福”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溫暖符號。來自《尚書》中的“五福”,意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把今年春晚這“刷新版”的“五福”與之對照,既有詞鋒不同但內涵一致的傳承,也有鮮明的時代新意。“新五福”比之傳統“五福”,至少有三點變化—— 其一:從個人視角推進到家國視角。 這是指“五福”的立意起點。傳統的“五福”,皆是從個人視角出發,“福”來之于生命之綿長、生活之富貴、身體之安康、心性之仁善、終點之安詳。“新五福”里當然包括了個人視角下的向善、向美、向諧,但也加入了更開闊的家國視角。愛國與富強,都已超越了個人的視野、情懷與追求。 其二:從個體評價推進到公共評價。 這是指對“福”的評價標準。什么是“福”,什么是“幸福”?中國人對此回答了數千年。能鐫刻進文化冊籍里的“五福”,必是經得起歲月打磨的共識。然而,傳統“五福”仍止于個體評價——任何單一個人都有達成此“五福”的可能,新“五福”則推進到公共評價下的“福”——那是億萬個體共同所求之“福”,是多少個體之“福”的欣然交集。 其三:從個人修為推進到全民努力。 這是指追求“福”的路徑。傳統“五福”,今天看來確實博大精深,且知易行難。今人仍不妨奔著這“五福”而努力。“新五福”則既需每一位個人做出努力,又要靠人與人相互感召、相互支持,靠社會氛圍的影響,靠成熟國家治理機制的保障。一句話:個人修為很重要,全民努力不可缺。 不妨說,新“五福”是傳統“五福”的時代版、升華版。“拎出”新版本之后,關鍵在于如何以有力傳播來達成廣泛共鳴。 猴年春晚,為此做了創新與嘗試。 情景劇《將軍與士兵》里的力量感,把“愛國”與“富強”這兩“福”的內涵做了很直白的闡釋。 《山水中國美》講的是人與自然之“和諧”。 《六尺巷》則唱的是人與人之“和諧”、“友善”。 《快遞小喬》里的“敬業福”比要集齊的“敬業福”,更生動,更好找。 引入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新手段,通過集齊“五福卡”來發動億萬人參與互動,是讓“春晚不止于大屏”的有趣方式,也是把“新五福”傳播出去的實在方法。大家搶的不是錢,而是福氣;大家搶福卡時不見得對“新五福”深思熟慮,但潛移默化之間,“富強是福,和諧是福,友善是福,愛國是福,敬業是福”的理念為男女老少更加熟知。這搶福卡的過程,由此變成了一次全民“幸福觀”的自然共鳴,一次潤物細無聲的“幸福觀教育”。 年年春晚求創新。而創新,不只是就手段論手段、為技術而技術。構建起具備較強思想性的內在精神主線,圍繞它所進行的創新,才是有的放矢,才能綱舉目張。“新五福”的提出和初步傳播,就是這種張力的尋找和體現。 春晚“新五福”勾勒中國文藝“猴年底色” 猴年春晚終究只是一夜之間的一臺晚會。廣大公眾對春晚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具體要求恐怕是豐富多彩、口味不一,有內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但歸根結底,是一份精神要求,是一個13億人的國家對“精氣神兒”的要求。丙申猴年春晚之后,央視春晚也好,其他的中國文藝創作也好,都有著需要奮力追求的更高高度,都需時刻捕捉廣大公眾的精神要求,緊跟這些要求,引領這些要求。 以“富強、和諧、友善、愛國、敬業”為基調的幸福觀,或將成為中國文藝的“猴年底色”之一。它與“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一樣,在春晚里生發,又不止于春晚。 |
關鍵詞:五福,春晚,讀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