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回歸公益體現政策的柔性關懷
兩會期間話題多。從GDP到GNP,從明星委員到顏值記者,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委員每一條意見建議,各種消息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這些消息中,發展經濟鼓起群眾的錢袋子,那是硬性的關懷,給人以力量,而解決群眾醫療、住房等最切身的困難就體現出政策的柔性關懷,給人以溫暖。而此中,群眾對醫改的期待可謂最為迫切。 看病,對于某些人而言是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只要認識去醫院的路就OK了,但是對于大多數人尤其是困難地區的老百姓,卻著實是件大大的難事,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筆者還聽過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老百姓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有了一點收入,孩子等著供、老人等著養,卻偏偏一場大病襲來,醫院里轉了一圈,出來時已是囊中空空,更有甚者,后續無力,落個“人財兩空”。“病不起”成了一句最是無奈、最痛心的調侃。也別說是貧困群眾即便是普通工薪階層,面對高額的診療、醫藥費,也是大感“鴨梨山大”。 醫改路在何方?說穿了其實相當簡單,一句話“把服務提上去,把費用降下來”,增加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的主動性和選擇權,這樣一來,百姓既看得起病又看得好病,醫患關系怎么能不和諧?但天下事知易行難,醫改任重道遠。 2014年,我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擴大到1363個,2400多個縣級公立醫院破除以藥補醫,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城市公立醫院也取得進展,國家和省級試點城市達到63個。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問題也是無法回避。由于績效考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醫院逐利機制尚未完全破除等原因,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收入與藥品、檢查等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醫保對醫療行為的激勵約束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劍指醫改:“健康是幸福之基。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增長9.6%。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方向出來了,政府不遺余力。 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正努力給出合乎民心的答案。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醫院重新回歸公益,當我們生病之時,不用一邊忍著病痛一邊去考慮醫藥費的問題,在我們的國家內再也不會發生因為負擔不起高額醫藥費而任由病魔吞噬生命的人間悲劇。 |
關鍵詞:公立醫院,大病,兩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