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聶瑞平談供給側改革:重在培育新動能
住冀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接受本網記者采訪。長城網 楊雅荃 攝
長城網北京3月9日電(特派記者 趙曉慧 楊雅荃)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那么,在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怎樣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住冀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兩個方面講,一個是傳統產業,要增加其動能,另一個是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培育新的動能。”聶瑞平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從供給側考慮也要從需求側考慮,講求供需的平衡。 聶瑞平稱,保定擁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包括汽車零配件、紡織服裝、食品、新能源、新型建材等。“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時間不長,但保定一直在做著相關的事情。”據介紹,這些年來,保定的五大傳統產業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傳統動能的轉化和新動能的支撐。而這個提升,和供給側改革有著直接的關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定提出了“5+2+5”的發展新思路。“5”是傳統五大支柱產業,“2”是航空航天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另一個“5”則包含了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在內。在這些方面,保定不僅下了大力氣,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聶瑞平告訴記者,受益于轉型升級和結構性改革,過去的2015年,保定的制造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的增速均在18%以上。 “這說明整個方向和路子是對的。”聶瑞平稱,供給側改革,不僅要著眼于需求、著眼于市場,還包括引領的問題。“比如互聯網,一開始出現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它會帶來那么遠深的影響和變化,但它最終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這就是引領的作用。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進程中,引領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這一方面,保定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力度,不僅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還搭建了相應的創新平臺。”聶瑞平說,這種平臺包括白洋淀新城、長城汽車新技術中心、“電谷”規劃、國際建筑節能技術創新園以及一系列電子科技的平臺。 “整個創新平臺搭建起來,不管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而言,還是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來說,都是有著深遠意義的。”在保定的未來規劃中,供給側改革除了傳統動能的轉化,更多的是要在培育新動能上有所作為。 “首先是要打造創新利用公共體系;其次是積極利用京津高端智力人才資源的優勢,促進經濟協調發展。”聶瑞平稱,2014年10月份,中國科協把保定作為我國地級市第一個創新驅動示范城市,隨后雙方開展了積極的合作。 “大家經常講產學研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我們與中國科協的學會的合作,就是深入的合作。我們與全國學會的對接,從一開始就建在產業鏈和企業上,充分發揮了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從這個角度講,這也是供給側改革,也能產生新的動能。”聶瑞平稱,伴隨著智力資源的引進和“雙創”活動的開展,整個保定的創新氛圍是濃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不斷深入。 “所以,無論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還是從創新的角度而言,保定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接下來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采訪最后,聶瑞平堅定地說。 |
關鍵詞:全國兩會,人大代表,聶瑞平,供給側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