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藍生活,爭做美麗中國先行者【長城時評】
草長鶯飛三月天,本該是春光無限好,又是一年踏青時,卻奈何霧霾迷眼,被迫“宅”在家中。近年來,朋友圈常常被“空氣質量報告”刷屏,每當城市遭受霧霾困擾時,各種灰蒙蒙的圖讓我們的抱怨聲不斷;當霧霾散去,我們又會為各種藍天白云的美圖歡呼雀躍。還記得童年的時候,我們在白云下奔跑,在綠草上嬉戲,在藍天下捕捉飛機的軌跡,如今,偶爾出現一次好天氣,就仿佛趕上了一場狂歡。 2016年3月19日,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拉開大幕,晚上全球各地參與者熄燈一小時,倡導人們共同呵護美好家園。今年“地球一小時”中國區的主題是“為”藍生活,提醒人們為了共同的藍天,保護地球,讓霧霾不再。 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車輪碾過我們的生活,讓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例如干凈的空氣,逐漸變成了稀缺資源??諝馕廴疽呀洺蔀槿祟惿钪胁豢杀苊獾囊粋€現實。霧霾被稱為健康的“隱形殺手”,中國工程院鐘南山先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離,但是大氣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改善空氣質量,是民生之本、轉型之需、發展之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吹響了美麗中國的集結號。呼吸保衛戰、水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在生態文明指引下,我國積極探索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道路,讓群眾收獲真真切切的“環保獲得感”。 關了燈的黑夜是充滿神奇魔力的,它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對告別霧霾、尋回藍天的期待。其實,“地球一小時”活動不僅僅是熄燈能省多少電的問題,而是向社會傳遞一種環保理念,為藍天白云加油!據報道,2016“地球一小時”全球主題是“氣候、人類、社會”。在中國,繼2014和2015年的地球一小時持續關注中國最緊迫、最受關注的環境議題——霧霾,發出“藍天自造”和“能見蔚藍”的主題后,今年中國地球一小時繼續從公眾盼望的藍天入手,號召公眾從衣食住行樂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鼓勵每一位個人面對氣候變化施行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每個人小小的改變,讓霧霾不再,藍天重現。 “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不是全面小康。面對霧霾,我們再也不能束手無策的等風來。生態環境的不可逆性,決定了美麗中國只有內化為國人普遍而自覺的價值認同,才能外化為共同的理性行動。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倡導環保需要更多“地球一小時”這樣的公益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就培養公民節能環保的意識,形成自覺性,才能讓世界更美好。 |
關鍵詞:地球一小時,霧霾,生態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