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抄千遍“我錯了”欠妥,該如何不再談“曠”色變
導語:“我錯了”是生活中犯錯誤后的一句致歉語,表明對自己不當言行的悔悟,體現了一個人知錯能改的勇氣與擔當。近日,四川工商學院有學生因為逃課,被班級輔導員罰抄3500遍“我錯了”,該輔導員將學生們寫滿“我錯了”的手抄本拍照發了朋友圈,在網上大量流傳。該輔導員的初衷是想讓學生好好學習,不要虛度年華,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初衷雖好,方法欠妥。 罰抄3500遍“我錯了”無法根治曠課頑疾 容易流于形式 抄寫3000多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容易流于形式,難以入腦入心。日常學習中,抄寫是加深記憶的好方法,但也僅限于一兩遍,過多的重復毫無意義。況且, “我錯了”不是精深難懂的文章需要抄寫千百遍來輔助記憶,其抄寫價值遠不如一份陳懇的檢討書。畢竟,懲罰只是手段,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才是目的。心里若是沒有認識到錯在哪里,筆下寫出再多遍“我錯了”也無濟于事。 無法管住學生的心 大學學生厭學,或許是高中學累了,想在大學時期放松一下,也許是學校管理不嚴。兩個班有25個學生逃課,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肯定會內心不舒服,進而影響講課的質量。無論什么課程,學生逃課,老師講的不生動、過于死板是主要原因。真佛常說家常話,越是水平高的老師,即便是對理論的講述,也會如說家常,讓學生聽懂明白,進而接受。 學生逃課僅憑輔導員要求抄寫“我錯了”,肯定是不行的,畢竟管了一次無法管住人的心。學校應該從優化課程,提升教師水平,改善對學生的考核機制上下功夫。 教育學生也要有“好的技巧” 面對學生“長期逃課睡覺、打游戲”的現狀,作為輔導員,就應該在平時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多與學生交心交流,通過“望聞問切”,找準“病根”,并因人而異地“對癥下藥”,方有可能解開學生心里的“疙瘩”。相對于罰站、罰跪、罰長跑等“傳統”體罰,罰抄3500遍“我錯了”不失為一種“創新”,而且“出發點是好的”,加之“許多網友和學生家長也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如果我這個“外人”在這里提出反對的意見,恐怕要被認為“多管閑事”“雞蛋里挑骨頭”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師,我自以為能理解該輔導員的想法,毫不懷疑她“出發點是好的”,而且這種做法也不算太嚴厲,學生基本上能接受,但我還是不打算支持。 教育應該改變“管理學生”甚至“管教學生”的思維,不要一發現學生“有問題”就“恨鐵不成鋼”,感嘆“這屆學生不行”;而應樹立“服務學生”的理念,學會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才能讓他們“打開心窗”,迎接敞亮的人生。 有言道,“誰的青春不迷茫”。學生逃課雖不應該,但也不必當“洪水猛獸”,更不宜簡單地“一罰了之”。教育是愛,是藝術,要有“好的出發點”,也要有“好的技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罰抄3500遍“我錯了”不如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輔導員需改進工作方法 抄了3500遍的“我錯了”有何紀念意義呢?紀念自己曾經逃課被抓,紀念自己曾經連續重復抄寫多遍嗎?假如抄寫的是一篇經典之作,還可以留下些許印象,假如抄寫的是課堂筆記,還可以彌補逃掉的課程。有時間做無用功抄寫千遍,不如用來自學補上這堂逃掉的課,抄寫保證的是身體出勤率,學習確保的是課堂質量,增加的是知識儲備。希望高校輔導員改進工作方法,多一些思考,摒棄罰抄千遍的跟風。 學校管理改革需提上日程 要解決曠課問題,一種辦法是弄清楚曠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到底是教師的授課水平有限,還是學校管理松懈渾水摸魚也能混到學分;到底是上課內容深奧、枯燥,還是學生基礎知識實在太差缺乏應有的學科素養;到底是課程安排的節點不好,比如最后一節課或是晚上、周末,還是學生紀律意識和學習觀念單薄而自甘墮落。 另一種辦法是改革完善考試和評價模式。一是實行多元化的評價制度。比如可以將平時的作業和出勤情況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成分數,與期末考試成績結合起來作為該課程的最終成績。當曠課與最終的考核掛鉤時,學生多少還是會有所顧忌的。二是避免“放水”式的考試形式。在考試難度上可以適當抓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批閱標準適當提高要求,讓那些不努力的學生“疼一疼”。或許,“只有痛過才能堅強”,只有失去才會珍惜。相對于第一種方法而言,這種辦法能夠從內部觸動學生的神經,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好在學生知道“我錯了”,終究還有“回頭是岸”的空間。但學校管理改革如果跟不上步調,就算抄寫35000遍“我錯了”,結果也是徒勞無功。 (據荊楚網、紅網、中國江西網等綜合) |
關鍵詞:罰抄,我錯了,曠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