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談】治理基層“微腐敗” 增強群眾“獲得感”
侵占村集體資金、套取財政資金、冒領救災款、利用職權吃拿卡要、貪污征地補償款、違規(guī)為親屬辦理低保……日前,湖南省紀委對24起“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典型案件進行了通報。對于這些問題,很多人并不陌生,甚至深惡痛絕。這再次引發(fā)了公眾對治理基層“微腐敗”問題的廣泛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相對于遠在天邊的大“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蠅貪”感受更為真切。從湖南省紀委此次公布的24起“雁過拔毛”式典型案件來看,從低保等“保命錢”到各類補償款、補貼補助、扶貧資金等,受到侵害的,都是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對腐敗分子來說,這些可能只是“腐敗賬”上的一個數(shù)字,而對一位困難群眾來說,往往意味著生計。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這樣寫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里面,講的是取財之道,更說的是為官之戒。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私取私用,這應是古往今來的一條廉政準則。 剖析上述典型案例,既有涉及數(shù)十萬元資金的,也有幾千元乃至幾百元的,這一方面說明了正風肅紀的“零容忍”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警示廣大干部,對于公款、公共資源,千萬別動歪心思。隨著反腐敗的深入推進,這樣的案例還會不斷被曝光,發(fā)揮好這些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使黨員干部在思想觀念上強化廉潔意識、法治意識,依然是正風反腐的重要一環(huán)。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在基層的“微腐敗”,量大面廣,必須標本兼治,既要抓個案,更要抓長效。從以往的教訓來看,基層權力運行需要進一步透明化、公開化,打破這樣那樣的“暗箱”,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jiān)督;需要進一步傳導和壓實責任,讓全面從嚴治黨的觸角向基層延伸,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亮劍”,在制約和監(jiān)督“微權力”方面不斷完善制度規(guī)則。只有構建起適合基層特點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才能不斷鏟除“微腐敗”滋生的土壤,不斷增強群眾對正風反腐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
關鍵詞:群眾,微腐敗,基層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