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鹽鬧劇當休 10%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目標折射了啥?
只吃綠豆、茄子就能包治百病?吃碘鹽就能防治核輻射?“2012末日說”導致救急避災產品熱銷……近年來,一系列“偽科學”被戳穿的背后,暴露出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亟待提高的現狀。 最新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以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為目標,廣泛開展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超過10%意味著什么?“互聯網+”時代下的科普何去何從? “一鹽難求”謬論頻擾民心公民科學素質亟待提高 2011年的搶購風潮中,一句“買鹽了嗎?”問候語迅速流傳。然而事實表明,我國碘鹽供應十分充足。在搶購食鹽的民眾中,大部分人都是出于盲從,他們不懂得碘鹽是否防輻射,也不知海鹽是否會受到污染,甚至不知道國產食鹽大部分屬于礦鹽。不論有意無意,盲從行為似乎直接導致了“鹽荒”。 根據中國科協發布的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位居全國前三位,達到美國和歐洲世紀之交的水平。 科學素養的概念與測量引入我國已20多年了,比較通行的調查方法取自美國學者米勒的測量法。 ——判斷題,檢測你對一些基本科學知識的認知。“地心的溫度非常高?”“宇宙產生于大爆炸?”“吸煙會導致肺癌?”“光速比聲速快?”“人類是從早期動物進化而來?” ——選擇題,檢測你對“概率”的了解程度。“醫生為一對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女進行身體檢查后,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結婚生育孩子的話,他們的孩子患遺傳病的可能性為1/4。您認為醫生的話意味著什么?” …… 今年4月,科技部、中宣部牽頭制定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成為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的首個“國家基準”。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人才與科普處調研員邱成利介紹,《基準》共有26條基準、132個基準點,內容包括科學思維、知識、能力等各方面。 雖然各國統計標準不盡相同,但我國目前公民科學素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是事實。美國2016年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美國公民科學素質已經從1988年的10%增長到28%。而相關數據顯示,北歐的瑞典公民2005年具有科學素養的比例就已達到35%。 走出高冷走出只“科”不“普”怪圈 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科技館增至409個,科學技術博物館增至724個。我國公民對科普設施的利用情況與美國已大致相當。然而在硬件上逐步改善的同時,我國在大眾科普的方式方法上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空間。 邱成利認為,目前而言,我們的科技館博物館的展品創新性不夠,同質化也太明顯。特別是在展覽方式上,互動性還很不夠。“許多講解員都是靠背材料來講解,沒有和參觀者進行交流互動。科普要讓公眾能夠參與、體驗、互動,不要老是‘看得高大上’,卻可觸而不可及。” 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手機網民數6.56億,互聯網已成為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第一渠道。 “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仍只依賴傳統手段進行科普,就不僅僅是落伍和效率低下的問題,而應該對從事科普工作的人進行科普的問題了。”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虛擬仿真軟件、3D網頁,以及不可勝數的科普類網站和頻道,不僅豐富了科普方式,且將會成為科普工作的主力手段。 科學普及率高,是創新成果快速應用的助推器和潤滑劑,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會加速科技創新、產業革命。 李志民表示,科普還要與時俱進,可以緊跟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或重大事件,推進科普宣傳,比如轉基因,大飛機,阿凡達電影,AlphaGo的人工智能等。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我國的科普經費投入穩定提高,但是科普經費來源渠道仍以政府為主。2014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50.03億元,政府撥款114.04億元,占比76.01%。對此,李志民表示一定要設法提高并利用企業和機構的積極性。 “很多年前日本索尼公司在北京開設過一個索尼探夢的新科技博物館,這就是企業積極參與科普工作的典型。美國的迪斯尼樂園中很多場館也是娛樂兼科普的功能。” 抓重點人群勿讓科學素質低拖創新后腿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以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作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的重點人群。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認為,在科普人群中,加強教育從業者以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教育更為有效和重要。“對于青少年,正是學習知識并樹立各種觀念與尺子的年齡,容易影響和改變,效率會更高。” “我們的教育往往更重視知識的傳授,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關系和過程。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培養訓練過程。隨著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逐步改變,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陳志文說。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鄭永春認為,由于農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對城鎮居民較低,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農村科普工作,一定要根據農村、農民和農業的特點,緊密結合各地的生產生活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普。比如建立農村書屋,補充書籍資料。在農村學校開設科學教育課;在農閑時節播放科教電影,甚至排演科普劇等,都是一些較好的科普形式。”鄭永春說。 此外,陳志文表示,領導干部與公務員往往涉及國家的各種管理與重大決策,能否盡快提高科學素養,直接決定影響了國家治理的效率與水平。同時,他們對社會的影響也更大,更為顯著和集中,更容易形成示范效應。 |
關鍵詞:公民,系列,偽科學,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