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 釋放改革新紅利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我國經濟依然保持了平穩發展,穩中向好的趨勢。“簡政放權”在增強經濟活力,促進新經濟、新動能發生發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簡政放權”剪斷了束縛在“創新創業”身上的繩索。今年以來,國務院兩次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讓創業就業人員不再為一紙‘證書’所困擾,切實讓利于民”。這不僅讓創業創新人員在創業創新之路上走的更加順暢,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政府鼓勵創新創業是動真格的,是真給政策,從而提升了大眾的創業創新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雙創”大軍中去,創造新經濟、新動能。 其次,“簡政放權”讓企業可以喘口氣。近年來,由于國內外復雜因素的影響,國內一些企業生存境況并不好。生產經營成本高、利潤率低、融資難融資貴都時刻困擾著企業的發展。給企業減負“降成本”成為一段時間以來熱議的話題。從政府層面來看,過多的行政審批、陳舊的不合時宜的制度性束縛確實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今年以來,國務院取消多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并且決定失效一批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不利于辦事創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政策性文件,此外,還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這些都使得企業真正享受到了簡政放權改革的紅利,讓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少碰壁,讓企業辦事人員和老百姓幾乎‘跑斷了腿’的情況成為歷史。 一系列改革,給市場讓位,為企業松綁,讓群眾舒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助力中國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 再次,簡政放權要做好“放管服”,堅持“簡”字當頭,把政府該放的權力放出去,能取消的盡量取消、盡可能直接放給市場和社會。在簡和放的同時,監管不能缺失,做好全程有序監管。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 “簡政放權”利國利民,但是好的政策還是要重在落實。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仍有一些企業反映,簡政放權“最后一公里”不時“卡殼”。有一些行業依然存在審批程序不規范、辦事環節多、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有的把審批和證明搞成了“擊鼓傳花;還有的一些官員在簡政放權的名義下,該做的不做,為官不為;甚至還有的把作廢的文件當做權力“擋箭牌”。 對此,簡政放權還需要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簡政放權”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需要長久施行的改革大計。開弓沒有回頭箭,“簡政放權”實質是政府自我革命,用政府減權限權和監管改革,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釋放。只有一以貫之,使改革紅利惠及人民群眾 |
關鍵詞:簡政放權,紅利,新經濟,市場主體,放管服,降成本,改革,市場環境,創業創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