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縣復函不顧國家禁令瘋狂盜砂賊報道 但無實質性進展
原標題:主編筆記丨處理好人和自然關系需黨政自覺 江西省萬年縣裴梅鎮的塘邊村原本是一個依山而落,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卻因當地一家名為長發建材有限公司在此挖砂取土,小村周邊的植被被大面積破壞,露出的土層遠遠望去清晰可見。最讓當地群眾的擔心是,這家公司在他們村子里撈取了最大利益后便開始“隱身”,可自然災害發生的風險卻無時無刻不威脅著這里的每一個人,畢竟7月的汛情期很容易引起山體滑坡,一旦發生泥石流可能瞬間沖毀村莊,淹沒周圍的田地,后果不堪設想。 不久前,《民生周刊》以《美麗鄉村的“瘋狂取土者”》為題,對當地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破壞問題進行了報道。很快,萬年縣有關方面復函說,報道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指派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函末還承諾說,該縣將虛心接受新聞的監督,當地將進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云云。 乍一看,萬年縣這種事后處理問題的態度,特別是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應該給予表揚。但仔細琢磨一下,筆者還是覺得暫緩表揚為宜。 首先,當地黨委政府應該理清高度重視的是什么、應該重視什么的問題。 筆者看來,新聞監督是新聞媒體針對社會上某些組織或個人的違法、違紀、違背民意的不良現象及行為,通過報道進行曝光和揭露,抨擊時弊、抑惡揚善,以達到對其進行制約的目的。挖砂取土導致植被破壞的問題畢竟不是突發事件,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先于媒體介入調查之前就應該發現并予以制止。 按這個邏輯,當地黨委、政府如果只“重視”了媒體的報道結果,而不站在環境保護自覺性的“高度”去思考如何重視什么樣的問題,那么這個“高度重視”想必就成了空話。 其次,當地黨委政府應該理清向誰承諾、承諾什么內容的問題。 筆者看來,“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神圣使命。也就是說,媒體要的不是一句“進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承諾,而是要看承諾兌現的結果。 按照這個邏輯分析,當地黨委政府如果向媒體承諾得再好,都不及把承諾許給當地的人民群眾,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進一步提高執政的責任意識。 事實上,像萬年縣這樣因人為原因導致植被破壞的案例在全國不在少數,問題的關鍵在于多年以來,一些地方只關注了如何改造自然,卻忽略了人從自然中來,依存于自然,要和自然和諧發展。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我們不能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赴河北唐山調研考察時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鄭旭) |
關鍵詞:萬年縣,高度重視,黨委,復函,自然辯證法,高度,防災減災,挖砂,精神文明建設,鄉村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