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鹽泛濫,監管何時能釋放“洪荒之力”?
加工現場查獲假鹽240箱,總計假冒食鹽逾35噸,更有不明數量的假鹽已售出……因使用工業用鹽偽造食用碘鹽并進行售賣,石家莊市民曹某近日被依法批準逮捕。近幾年來,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山西接連曝出假鹽、毒鹽大案,貴州甚至查出“牲畜用鹽賣給人用”。記者梳理發現,國內的假鹽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層層監管為何難擋假鹽泛濫?(8月11日 新華網)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話題,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使用的柴米油鹽精挑細選。而此前類似“毒腐竹”、“毒豆芽”這樣的問題食品一再現身,大品牌也不斷亮起的食品安全“紅燈”,不斷地挑戰舌尖上的“安全閥”。如今,毒鹽、假鹽的泛濫更是讓人們不得不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提出質疑。 筆者以為,毒鹽假鹽的屢禁不止,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們有關部門在食品安全領域沒有真正地拿出合格的監管態度,部分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還存在某些沒有察覺的漏洞。誠然,看到這些的食品問題被曝光并查處,我們還是欣慰的,因為監管者并不是不關注百姓最常接觸的食品問題,而是堅決查處,為百姓守好舌尖上的“安全閥”。 但是,僅止于“查處”的“安全閥”并不能讓百姓徹底安心,相反,還可能讓百姓更加擔心。畢竟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而這些“毒食品”頻頻亮起紅燈說到底還是監管不到位。法規不完備、懲罰不到位、監管不認真,這些問題的不斷累積就造成今天食品安全頻亮紅燈的現狀。例如假鹽的泛濫,從其包裝、銷售、監管等眾多渠道都可以有被查獲的可能,然而這些假鹽還是流入了市場,說明“查處”式地擰緊“安全閥”只能暫時性地保證一部分的食品安全,并不能將問題商品擋在百姓的舌尖之外。 在筆者看來,制度的完善需要時間調研,但是監管的態度卻是可以“立竿見影”的。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一批真正認真負責的食品安全執法者,更需要為這些監管者提供有力的監管依據,釋放出監管的“洪荒之力”,讓那些鉆法律漏洞的企業無法再鉆空子,對違反法律的企業給予嚴厲的懲處,真正守住人民舌尖安全的底線。我們需要走出食品安全的困局,就更需要政府盡快真正緊閉“安全閥”,百姓想看到的不是政府在出了問題之后查處,而是將食品安全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我們期望通過政府的有力措施,使得食品不僅僅是“賣相好”,更能實現食品和舌尖“安全閥”的質量好。 |
關鍵詞:安全閥,紅燈,洪荒之力,監管者,食品安全問題,1994年,食用碘鹽,問題食品,精挑細選,批準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