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您當前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長城網 >> 河北新聞頻道 >> 國內

【網絡媒體走轉改】 羅坳鎮“輸血”加“造血”讓村民整體脫貧

長城網 作者:劉陽 2016-08-24 19:00:48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圖為8月23日,陳佛生在向記者介紹搬遷前后的生活變化。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盛夏午后,太陽熱辣辣地烤著大橋古嶂移民新村的屋頂,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格外耀眼。自從搬到移民新村,每天中午來電表箱旁記錄數據是陳佛生最高興做的事兒。“嗯,今天發電不錯,如果每天都是大太陽,那就好了。”陳佛生笑著說。看著家里經濟條件越來越好,63歲的陳佛生感嘆:當初從深山里搬出來,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幾年前,陳佛生居住羅坳鎮古嶂村的山上,那里自然條件惡劣,村子和外界的通道是一條不足十公里的盤山陡路,遇上刮風下雨,深山里的一村人就會與外界失去聯系。村民們住的房子大都依山而建,以土坯房居多,每年夏天都會有山體滑坡的危險。山里沒經濟來源,生活沒保障讓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牛不耕古嶂田,有女不嫁古嶂男。”

  “我們一家七口僅靠種植糧食作為經濟來源,一年算下來,賣的收入大概在2000塊錢左右。兒子眼看著就到了娶媳婦的年紀,可是哪個女孩子會相中我們這樣的家庭條件呢?”一塊心病烙在了陳佛生的心里。

  于都縣羅坳鎮政府早在陳佛生遇到問題之前就勾畫出了這樣一幅藍圖:建立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讓古嶂山上的居民整村搬遷,精準扶貧,不讓其中任何一戶掉隊。

  “探索深山區移民整體搬遷安置扶貧工作,我們計劃得比較早,早在村民有搬遷想法之前,我們就已經在籌備這件事情。”羅坳鎮黨委書記謝榮生對記者說。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此外,社區里的服務中心、周邊的衛生所、金融網點、公辦幼兒園,文體設施都在逐步完善。除此之外,于都縣當地政府在解決村民搬下山的同時,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幫助村民們致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政府將“輸血”與“造血”并重,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出臺實施建設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發展規劃。

  現在的古嶂移民新村,通過政府企業雙補助,銀行發帖“光伏貸”、“公司+農戶聯營”等方式讓家家戶戶房頂安裝上了光伏發電板,每家每年可以收入5000多塊錢;他們的本地特色食品百香果也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2015年,陳佛生遇到了兩件喜事,一是他搬進了新房子,二是兒子娶上了媳婦。對于現在的生活,陳佛生感覺非常滿意。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圖為陳佛生新房外貌(8月23日攝)。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圖為8月22日,陳佛生的老伴丘丹鳳正在廚房里忙活,新房子里,煤氣灶,自來水等廚房設施一應俱全。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住上這樣寬敞的房子,陳佛生感覺非常知足。圖為陳佛生家里寬敞、明亮的客廳(8月23日攝)。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一件舊碗柜,一臺電冰箱,折射出陳佛生山上、山下的生活變化(8月23日攝)。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圖為8月22日,陳佛生用當地特色百香果招待客人。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記錄自家光伏發電板的數據,陳佛生一天都沒落下(8月23日攝)。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2013年7月,羅坳鎮移民新村項目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143棟,解決貧困戶56戶共計219人的住房問題,這些居民現已全部入住。圖為于都縣羅坳鎮大橋古嶂移民新村外貌(8月23日攝)。千龍網記者劉陽攝

來源: 千龍網

關鍵詞:網絡媒體走轉改,輸血,造血

責任編輯:劉延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