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快樂 14家中央主要新聞網站記者代表深情告白
媒介,不斷升級,人才,堅守如一。2015年11月8日,首批594個新聞網站記者證發放。一年過去,網媒記者有怎樣的體驗和收獲?對于記者這個沉甸甸的稱號,他們又有哪些新的感悟?第17個記者節,傳播君為您呈現14名央媒“領證”記者一周年的心路歷程。 人民網記者崔廣琪 職場上流行一句話:平臺優勢不是個人優勢。持證上崗后的我,似乎可以慢慢嘗試將兩種優勢結合起來。“網媒記者”這一身份讓我找到了一個方向,也讓我明白,擁有響當當的職業身份,站在一個權威平臺上,在鍵盤上敲出的便是響當當的影響力。 新華網記者王志艷 人生最悲哀的事之一是“沒有選擇”,而我覺得最高貴的是面臨很多選擇時依然有自己的“堅守”。傳媒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改變”總是比“堅守”來得更容易。身在這個行業,有時有身為“在場者”的榮譽感,有時也會有閱盡世態后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很多記者選擇堅守。 中國網記者吳瓊靜 無論是在南海問題等復雜的國際輿論斗爭中,還是在G20杭州峰會等國際舞臺上,作為一名網絡新聞記者,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勇擔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這種初心和使命是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為我國爭取國際輿論話語權。 國際在線記者黎萌 去年11月領到記者證時,我從事這一行已超過30年,從最初的廣播、報紙,再到電視、網絡,我涉足的傳媒形式不可謂不廣,但仍感必須時刻學習新東西和技能,絕不可悠哉地躺在經驗的長河中。 中國日報網記者劉靜 過去一年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重走長征路。我們深入革命老區,一路上不斷被長征精神感動著,震撼著。作為一名入行兩年的記者,我的“長征”才剛剛開始,縱使長路漫漫,這些一幕幕閃著光的幸福時刻將成為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央視網記者王甲鑄 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這個社會,對媒體的重構尤為明顯。作為一名網絡媒體記者,必須勇敢面對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沖擊。但不變的則是我們對理想的堅持,因為改變的只是報道和傳播的形式,新聞工作對一個從業者的基本要求從未變化。 中國青年網記者開可 光鮮亮麗不是你的真面目,你的真面目是無限接近最真實的人和他們最接地氣的生活。和你在一起,注定了我每天要奔波在采訪路上,可我卻甘之如飴。感激你,因為和你在一起是我的夢想;感激你,因為你讓我成為講故事的人;感激你,因為你讓我更加堅定有無數平凡卻自有光芒的人讓這個世界更加溫暖。 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 全國兩會不僅是爭取提問的重要時刻,也是展現媒體風采的絕佳機會,所以各家媒體都希望搶占好位置。2015年政協新聞發布會記者爆滿,眼看第一排已被占滿,情急之下,我一下子坐到了第一排前的地毯上,成功“扳回一局”。采訪是功力和體力的較量。第17個記者節,我們依然在路上! 中國臺灣網記者李寧 又到一年記者節,我的“新聞記者夢”一直握在手上。這一年,我拿到了大學時就非常向往的新聞記者證,走過了很多地方,記錄了很多現場。記者這個曾讓我無比憧憬的職業,如今的我正走在這條路上,實踐著那個在象牙塔里便開始孕育的夢想。 中國西藏網記者宋家麗 記者這個職業于我是一種榮光、一份成就。但堅守這份榮光與成就,需要付出無數的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還好,一路上有業界同仁陪伴。數不清已經多少次,我們在一起連夜趕稿,在一起暢聊新聞理想。那些豪言壯志,至今都是我在前行中遇到坎坷時的動力。遇到挫折、喪失熱情的時候,我總會環顧四周,看看那群叫做“網絡記者”的朋友,然后繼續前行。 光明網記者劉家銘 長期以來,國際新聞傳播呈現“西強我弱”的態勢。若有所指的標題、含沙射影的文字等,一些涉華報道有失公正客觀等,非常不利于我國國際形象的塑造和國內社會的穩定。因此,不斷提高國內媒體特別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國際傳播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懷著這樣的初衷,我加入了光明網海外傳播中心。 央廣網記者楊祎 外人眼中風光、刺激、神秘;家人眼中日夜顛倒,剩男剩女;朋友眼中神龍見首不見尾,沒有檔期:這就是記者的日常。但看到自己的稿件在頁面上呈現時的那種高興勁兒,便覺得自己的價值體現了。如果可以,我希望一直戰斗在這個戰場上。 中國新聞網記者闞楓 最鮮活的新聞在基層,今年以來,我們積極參加深入基層“走轉改”采訪活動,這種經歷讓每一個記者切身感受到這個職業對社會進步的點滴影響,也讓我更加懂得一名新聞記者所應有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擔當。 中青在線記者史劍 人們常說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只有切實承擔社會責任,才能彰顯其存在價值。縱然媒體樣態迭代不停,網媒記者仍舊初心不忘——自覺、自信,用最大的熱忱在新媒體前沿拼搏。以更新穎、更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新聞無小事”,五年前我剛入行時,一位老記者曾對我這樣說,五年后我將同樣的話,分享給我的后輩。 |
關鍵詞:記者,告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