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基本醫療服務,要價廉質優
看病就醫,一直是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做到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圍繞如何讓每個人方便地享受到價廉質優醫療服務,參加省第九次黨代會的代表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強基層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其實,誰有了病,也不愿費時費力地直奔大醫院。”保定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李紅英代表說,但由于很多家門口的醫院無法滿足大家的就醫需求,以致不少人舍近求遠,無奈去擠大醫院。 “要促進患者合理流動,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的就醫格局,就必須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李紅英代表說,作為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實行分級診療,是對當前醫療資源格局的重新調整,也是緩解看病難的重要舉措。 落實分級診療的第一個環節是基層首診。“要把患者留在基層,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是關鍵。”李紅英代表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基層的投入力度,將新增的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辦醫環境和條件,使基層醫療服務能夠滿足一般性診療的需求。 “當前,基層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醫生尤其是高水平的全科醫生短缺,而且招聘難、穩定難。”平泉縣小寺溝鎮黑山口社區衛生所醫生林玉才代表說,沒有基層醫生,就談不上首診,更別提科學地分診、轉診。 “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必須解決人才的待遇和職業前途問題。”林玉才代表認為,應為基層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形成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和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加快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要切實提高基層醫生的工資待遇,縮小其與大醫院醫療技術人員的收入差距,鼓勵他們安心在基層服務。結合實際,調整基層醫生晉升職稱的條件,將其職稱評定標準和大型醫療機構分開,制定一套評定基層人才的標準。 針對當前的實際情況,張北縣大囫圇鎮北壕塹村黨支部書記史硯虹代表建議,可探索打造區域性“醫療聯合體”,推動醫療資源縱向整合,使大醫院更多優質醫療資源“重心下移”。還可加大對基層醫院的對口幫扶力度,引導大醫院通過義診、會診、講課、專業技術培訓等各種方式,提高基層醫生服務能力。 “目前,國家和省里都出臺了相關實施意見,但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李紅英代表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出臺具體政策,明確各級醫院的功能定位、服務項目,制定雙向轉診的標準,明確哪些情況下必須執行基層首診,哪些情況基層醫院必須將患者轉向上級醫院。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起相應的考核獎懲機制。 “三醫”聯動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本質 “醫改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很大實惠。”阜平縣委書記郝國赤代表說,自實施醫改以來,阜平廣大群眾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看病住院還能享受新農合補償、大病住院再補償以及特殊慢病患者專項補償,同時,60歲以上參合農民縣域內住院治療發生的合規醫療費用100%給予補償,患者看病負擔大大減輕。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給廣大群眾撐起看病就醫的“保障傘”。郝國赤代表說,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醫保制度的設計和管理必須跟上步伐,與其他改革統籌推進,為深化醫改提供必要支撐。 現在很多患者看病仍是跟著優質醫療服務資源走,而不是跟著報銷比例走。史硯虹代表建議,應改革醫保管理體制,發揮醫保主導作用,需打破財政、醫保、物價等制度層面的壁壘,科學務實地調整醫保政策,通過實行醫療費用總額控制,積極開展單病種付費改革、次均費用限額付費等改革,調整拉開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保支付差距,引導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診療輕重不同的疾病,助推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醫改是個系統工程,必須各方聯動。”郝國赤代表認為,深化醫改應以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為基本路徑,改革醫藥體系,才會讓醫生回歸看病本色,讓藥品回歸治病功能,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本質。 作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公立醫院改革屬于醫改的“大頭”。郝國赤代表認為,應在加大對醫院基本投入的基礎上,推行公立醫院改革,逐步打破其逐利性,引導醫院和醫生把心思進一步集中到提高技術水平和更好服務患者上。將公立醫院改革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等進行統籌考慮和謀劃,在保障公立醫院醫務工作者應有待遇的基礎上,解決醫院收入與醫生收入掛鉤等問題,從而減少改革矛盾,提高改革效率。 藥費,在群眾看病費用中占很大比例。“推動醫藥改革,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代表們建議,應建立健全與當地醫改相配套的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新機制,切實規范藥品定價程序,簡化藥品流通環節,實施重點藥品監控,開展診療合理性評價和處方評測機制,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從根本上解決藥價虛高問題。 |
關鍵詞:黨代會,醫療,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