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脖子以下”改革即將展開 有些事政治干部需知
大考當前,“看家本領”如何顯威力 ——湖北省軍區在改革實踐中強化政治工作威信聞思錄 威信是政治干部的魅力所在,也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 當前,軍隊“脖子以下”的改革即將展開,確立政治工作威信,進一步發揮政治工作威力,對于激發廣大官兵投身改革強軍實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日,記者在湖北省軍區機關及所屬部隊采訪,透過改革這個窗口,探尋他們強化政治工作威信的路徑。 面對近20%工作崗位空缺,黨委領導主動補位,領導干部少了,官兵信任卻多了,他們感嘆—— 政治工作威信源于表率 對湖北省荊門軍分區而言,今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司令員退休,參謀長因病長期住院,后勤部長轉業,改革期間領導“只退不補”,“班子”只剩政委和主任,分管軍事的常委今年全部缺位。 然而,在該軍分區政委黃明村眼里,最大的難題還不是這些有形的繁重工作。一次辦公會上,一位干部直言:軍事領導不在位,軍事工作能省就省一些,改革時期不出事才是硬道理。 這種消極的思想,在很多人腦子里擴散。軍事工作是中心工作,絕不能耽誤,問題是如何讓官兵拾起信心和狀態,切實真抓實干起來。 “做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很多,模范帶頭永遠不過時。”人武部正規化達標,政委“代理”司令員全程協調督辦;組織戰備訓練,主任“客串”參謀長。記者翻看這個軍分區的黨委會紀錄本,今年黨委常委擴大會共列了27項議題,其中22項事關軍事工作和戰斗力建設。 軍事常委缺席這一年,這個軍分區不但訓練照訓、演練照演,在應對今夏荊門地區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中,兩個政治工作領導還指揮全區官兵拿下了抗洪搶險這場“硬仗”。 荊門軍分區的情況并非個例。湖北省軍區政委馮曉林介紹,今年調整改革期間,湖北省軍區干部轉業量大幅增加,為服從改革需要,許多領導職位“只退不補”。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很多崗位至今仍處在缺位狀態,其中包括70余個團以上主官崗位,工作運轉一度很吃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改革面前,該省軍區各級黨委領導,特別是政治工作領導率先垂范,主動補位,用自身行動感召官兵積極作為,極大緩解了改革期間人少事多的矛盾和壓力。 服務備戰打仗,政治干部從會議室轉向作戰室,材料推得少了,官兵掌聲卻多了,他們感嘆—— 政治工作威信源于務戰 11月中旬,湖北省軍區首次參加中部戰區演習,政治工作要素是一大亮點。 深夜,湖北省軍區作戰指揮樓內,燈火通明。某作戰室內,一個投影儀,一塊大幕布,一臺筆記本,一群“筆桿子”對著大屏幕指指點點。這一幕,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投影儀、筆記本、“筆桿子”……這些是司空見慣的推材料“標配”。 陌生的是,“筆桿子”雖然還是那些“筆桿子”,忙碌的身影卻多了幾分“不一樣”:人員著裝由常服改為作訓服,地點由會議室搬到了作戰室,背景布上過去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如今卻變成了軍事地圖…… 這些微妙的變化,折射出“筆桿子”的轉變:書生味淡了,硝煙味卻濃烈起來。 “過去,少數政治干部訓練場上不硬氣、演習場上沒底氣,平時‘材料’推得再多,基層官兵也不服氣。長此以往,不僅影響政治干部的形象,也給政治工作威信帶來直接損害。”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鐘建昌告訴記者,聚焦打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但一段時間,這個傳統有弱化虛化的趨勢。 今年部隊改革后,戰區主戰、軍種主建,聚焦實戰、研究政治作戰問題成為常態,倒逼政治干部從會議室轉向作戰室。少數政治干部標圖作業不合格,開始四處拜師學藝,點燈熬油地練;過去經常借忙業務、出公差等理由躲避考核的,現在紛紛主動申請補考。 今年5月,該省軍區組織合成參謀大比武,48名選手,政治干部罕見地占據了11席。一位領導告訴記者,這些政治干部并非“趕鴨子上架”,大多毛遂自薦參賽。結果也令人頗感意外,總分前10名,政治干部4人在列,尤其是總分前5名,政治干部竟占了3席。 電視劇《亮劍》中的李云龍為何偏偏就服政委趙剛?因為趙剛懂軍事、會打仗。該省軍區領導說,政治干部能在訓練場上虎虎生威,政治工作的威信就在無形中孕育,政治工作的威力也就在無聲中顯現。 面對“活思想”,政治教育不再用“死辦法”,說教的話少了,官兵明理卻多了,他們感嘆—— 政治工作威信源于本真 去年閱兵后,某預備役團一名干部在手機微信里發了一條“朋友圈”:“好不容易調回家門口,屁股還沒有坐熱,估計下一步就要成為三十萬分之一了,求安慰。” 該團一位領導在“朋友圈”里嚴肅回復:“堂堂五尺男兒,哪來的這么多矯情!”令他沒想的是,一個月之后,團里包括那名干部在內的許多人都對他進行了“朋友圈”屏蔽。 “連官兵‘朋友圈’都無權查看,還怎么指望官兵上門交心?”這件事引起很多反思,一些人對“活思想”不能客觀看待,存在非此即彼的認知習慣,這也看不懂、那也看不慣,動輒一種過來人姿態,用“過去的我”來評判“今天的他”,這樣的政治工作還有什么威信可言? “面對改革,官兵思想‘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是‘活思想’,還用‘死辦法’應對。”改革教育中,該省軍區明確一條路:教育要求真,就應從直面“活思想”入手! 在一份長達20多頁的調查報告中,記者看到這么一個個“活思想”: 某預備役師今年有6名團職后備干部均為符合提拔條件的最后一年,但受調整轉隸影響未能提拔晉升,思想顧慮較多;在恩施、十堰等偏遠地區的軍分區,少數家在大中城市、想轉業的年輕干部,擔心無法轉到經濟發達地區,工作不夠安心;一些生活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干部,擔心轉業后工資降一大截,希望在部隊待到自主擇業。 對于這些各不相同的“活思想”,該省軍區沒有刻意回避,不搞撲朔迷離,不亂貼標簽,而是尊重每個人的合理訴求,從官兵的角度換位思考想對策,爾后分門別類“解疙瘩”。 “直擊三寸”的教育,換來的是官兵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武漢市硚口區人武部正營職參謀傅文豪,在一篇名為《有一種回報叫離開》的日記中說,我深知改革的“大棋盤”和個人的“小算盤”孰輕孰重。沒有一個人主動的“舍”,又怎會有整個改革大局的“得”? “活思想”閘門放開,天沒塌,人沒亂,說教的話少了,官兵明理卻多了,對政治工作也越來越信服。(李軍、何武濤) |
關鍵詞:政治干部,政治作戰,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