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抓住“準”字下功夫 脫貧攻堅成果好
巫山縣騾坪鎮黨委書記董亞平(左)到貧困戶家走訪,了解其家中近況。特約攝影馬多攝 重慶市巫山縣騾坪鎮,全鎮8532戶35811人,其中貧困人口1198戶4073人。自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騾坪鎮便是巫山脫貧任務較重的鄉鎮之一。因扶貧措施有效,脫貧成果良好,該鎮今年8月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在騾坪鎮黨委書記董亞平看來,這一榮譽的獲得,應歸功于在扶貧工作中,鎮上緊緊抓住了一個“準”字。 精準識別 “4000多名貧困人口,這是一個多大的數字。如果不能一一精準識別,就很難達到良好的脫貧效果。”董亞平告訴記者,為摸清貧困底數,在扶貧工作開始之初,在鎮政府帶領下,全鎮就成立了17個扶貧工作組,由180名鎮村干部深入村社一線,對全村貧困人口逐戶上門走訪,采集相關信息,建立了詳細的“貧困檔案”。 與此同時,建立結對幫扶制度,組織400多名幫扶人員,與貧困戶結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幫助貧困戶謀劃致富門路。為保證結對扶貧扶出實效,去年鎮里還針對幫扶人員開展培訓,讓他們全面掌握相關扶貧政策,熟悉脫貧方式方法。 通過結對,幫扶人員對貧困戶家中貧困情況、致貧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以往在貧困戶評定上的盲點和漏洞,做到了對貧困戶的精準識別。 精準施策 貧困戶致貧原因各不相同,通過前期“摸底”發現,在騾坪鎮,因病致貧和因學致貧的占大多數。 龍河村村民楊慶龍家,兩種情況并存。楊慶龍本身患重病,幾乎無勞動力,一個小孩仍在讀書,父子倆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在幫扶過程中,鎮上充分運用醫療、教育相關扶貧政策,為楊慶龍申請到醫療救助政策,在他每次入院治療后,除新農合報銷的75%外,鎮上再給予他3000元補助;他的小孩則享受到了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學費全免。 考慮到他家情況,鎮上還免費為他家建了羊圈,為他提供了5只山羊,并用低保政策對他們父子倆進行兜底幫扶。通過扶貧政策的合理運用,楊慶龍一家在今年實現了脫貧。 今年,騾坪鎮還在巫山縣率先試點開展醫療幫扶,在全鎮范圍內梳理出269名救助對象,并將初步篩查出的因病致貧的76名貧困群眾,全部送往巫山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接受治療。 精準規劃 若想保證脫貧不返貧,僅靠政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騾坪鎮,土豆、玉米、紅薯這“三大坨”是最主要的增收產業,雖然穩定,但見效太慢。 為此,鎮上請來相關專家進行考察后,對全鎮近3萬畝的土地進行重新規劃,形成了以烤煙、核桃、脆李、中藥材、蔬菜種植和山羊、生豬、土雞養殖為主,鄉村旅游和光伏扶貧為輔的全新農村產業格局。 通過一年多的發展,全鎮共成立專業合作社25個,在貧困村發展村集體企業3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讓300多戶貧困戶成為公司股東多方受益。目前,全鎮發展烤煙5600畝,新增核桃1500畝,種植脆李7000畝,新增蔓青菜1200畝。 借助產業轉型升級,立足區位優勢,騾坪鎮還打造出茶園、大埡鄉村旅游示范點,和巫山米大洋芋、楚陽紅蔓青菜、朝陽黃金蜜、騾坪水晶蘿卜、王家洞藏酒等5大農業生態產品,不斷衍生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品質,實現了村村有產業、社社有特色、戶戶有收入。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里的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一年來,全鎮新修公路7公里,硬化公路28公里,整修公路40公里,新建人行便道4.5公里;新建人畜飲水池23口,架設管道8.3萬米;新建標準化便民服務中心8個、衛生室5個;引進農村電商7家。騾坪鎮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年我們將要實現龍河、北山、鳳嶺3個村的整村脫貧任務,進一步消除貧困人口,帶領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董亞平說。 |
關鍵詞:重慶,脫貧,精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