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脫貧蔬菜園”里的分紅大會
冬日和煦的陽光照耀著一片片白色的大棚,和陽光一樣燦爛的還有村民們的一張張笑臉。 1月15日一大早,武邑縣審坡鎮脫貧蔬菜園里就熱鬧起來了,貧困戶首期入股分紅大會即將舉行。人們忙著清掃場地,懸掛會標,脫貧蔬菜園的負責人賈三虎臉上止不住地笑——他早把276份貧困戶的紅包準備好了。 8時剛過,門外響起嘈雜的腳步聲,賈三虎忙迎出去。蔣屯村40多位貧困戶早早趕了過來,打頭的是村里50多歲的村民呂立華。“有喜事誰不起得早,昨晚光想著今天的事兒,約好一塊來的。”大伙兒都樂了。 不一會兒,陸續來的貧困戶站滿了整個屋子。 “賈理事長,不如你領著大家到棚里轉轉,我們悶著哩。”不知誰喊了一嗓子,大家齊聲說好。 “咱這就去!”賈三虎爽快地答道。 走進棚里,黃瓜頂花帶刺,西紅柿綴滿枝頭,大伙兒一邊看,一邊猜品種,問行情。“盼了多少天了,棚室里種的什么,長得怎么樣,人們關心著哩,這里有咱的股份不是?”貧困戶陳會領說。 10時,分紅大會開始了。蔣振玲、呂鐵群、孫秀英……276名村民依次上臺,縣長王成宗親手把每人1200元的股金分紅紅包送到他們手里,總計發放紅包33.12萬元。 “脫貧最難的就是老弱病殘和沒有一技之長的人群。審坡鎮276戶貧困戶,分散在14個貧困村,多的幾十戶,少的七八戶,如果將扶貧資金發放到戶,一家一戶很難辦成事,脫貧難度很大。”王成宗對記者說,“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就要創新扶貧模式。” 怎樣才能讓扶貧資金發揮更好效益,讓貧困戶穩定脫貧?縣扶貧部門想到鎮里的興彪種植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賈三虎原在外經商多年,為帶領村民脫貧,他毅然回到家鄉賈寺院村擔任黨支部書記,近兩年來發展溫室種植400多畝,建起了蔬菜批發市場,合作社搞得風生水起,走出了一條依靠蔬菜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縣里決定:將貧困戶的扶貧資金打捆使用,讓扶貧資金變股金,依托興彪種植合作社建設審坡鎮脫貧蔬菜園,由合作社進行管理,既興了產業,貧困戶也有了穩定的收入。 “去年初,當縣里把276戶貧困戶扶貧資金交給合作社時,我感到壓力很大,但鄉親們信任,我責無旁貸。”賈三虎說,縣政府給予了很大支持,為他們規劃了228畝的溫室大棚用地,合作社用扶貧資金260萬元和自有資金建起了40個溫室大棚。 “縣里的政策正對了俺的心思!”首次拿到股金分紅紅包的呂立華說,他家4口人,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妻子又得了腦血栓。“就算拿了扶貧資金,我們也干不了什么,這下好了,資金變股金,年年能分紅。” “為保障貧困戶權益,從貧困戶入股的那天起,合作社就跟他們簽訂了10年入股分紅合同。”賈三虎說,“前10年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10年后大棚的轉讓費一次性返還給貧困戶。”他們還將40個溫室大棚全部上了保險,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扶貧資金是貧困戶的希望,它就像種子,要讓貧困鄉親看到豐碩的果實。” 如今,40個蔬菜大棚已經收獲了兩茬,棚均收入2萬多元,比預想的還好。合作社臨時決定:今天的紅包比入股合同上多200元。 “脫貧致富奔小康,一靠黨的好政策,二要靠大家伙兒奮發圖強,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就一定能在今年脫貧出列!”分紅大會上,王成宗堅定的話語,讓鄉親們心里亮堂堂的。 |
關鍵詞:新春,走基層,陽光,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