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河北省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綜述
“這幾年村里變化太大了,俺真想再當面和總書記說說。”春節將至,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村民唐榮斌經常這樣念叨。 說起2012年12月29日、30日習近平總書記踏雪訪阜平,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記憶猶新:“總書記問俺老兩口一年收入怎么樣,能不能吃上水。如今俺想跟總書記說,家里4間房租出去搞旅游,每年租金5萬元;流轉了4畝多地,每年租金4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 齊心協力拔窮根,燕趙鄉村換新顏。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后,燕趙兒女在省委、省政府帶領下向貧困發起了全面總攻—— 太行山區,蘋果、核桃喜獲豐收,這是產業扶貧結出的碩果; 拒馬河畔,特色小鎮、民俗鄉村喜迎八方來客,這是精準脫貧奏響的歡歌; 壩上高原,老鄉們即將從“窮窩窩”搬進新民居,這是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喜悅。 成果顯著,數據喜人。我省去年有10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超出年度計劃4萬人。 摘下“窮帽子”,全力奔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這是誓言,也是行動。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真抓實干,貧困群眾的心熱起來了、行動起來了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習近平總書記走訪時說的鏗鏘話語,如今不僅鮮明地寫在阜平縣顧家臺村村口,更深深印在村民心里。建香菇大棚、種蘋果核桃、搞鄉村旅游……顧家臺村群眾堅定信心、“弱鳥”先飛,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不止顧家臺,“農閑時節無閑農”已經成為燕趙大地的新風景。 到了雪季,張家口市崇禮區黃土嘴村村民劉素英家的客房天天爆滿。劉素英愛人在附近萬龍滑雪場當保安,兒子在一家滑雪場當教練。一家三口每天很忙、很累,但忙有所獲、樂在其中。因為一家人非常明白:“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 扶貧先扶志,從苦熬到苦干,改變緣自比金子還寶貴的信心傳遞。 這份信心,來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殷切關懷,來自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和真抓實干。 翻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去年以來的調研記錄,扶貧開發工作成為貫穿其中的一大主題:赴阜平縣進行駐村聯鄉(鎮)幫縣蹲點調研,直接感受山區群眾的日常生活;去淶源、淶水、易縣,觀摩京西百渡旅游項目,了解農戶經營收入情況;到全省扶貧任務最重的張家口壩上地區深入調研,與村干部、貧困戶、五保戶、老黨員、致富帶頭人代表深入交流…… 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多次深入基層走訪調研,協調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步伐。在沽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工地,在崇禮區蔬菜種植大棚,在淶水、淶源、易縣旅游扶貧現場……處處留下了他的身影。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常委會、常務會、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聽取扶貧工作匯報,研究脫貧攻堅舉措,制定考核辦法、搬遷規劃、退出機制……科學的頂層設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份信心,來自聚焦精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42個扶貧專件,涵蓋了產業就業扶貧、金融扶貧、貧困退出考核等方方面面,特別是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低保兜底等政策讓貧困群眾受益匪淺。 2.2萬余名駐村干部,奔赴全省最貧困的鄉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幫助貧困群眾尋找脫貧致富路,堅持不脫貧不脫鉤,彰顯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強決心。 這份信心,來自大力度、超常規的扶貧投入。 我省去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6.1億元。其中,省本級專項扶貧資金21.6億元,較2015年翻了一番;市縣兩級安排扶貧資金11.5億元,較上年增長95%。 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去年開工建設貧困地區普通公路1099公里、縣域通道1436公里。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截至目前,共啟動31個縣、15.2萬人的搬遷工作,超出計劃數2.6萬人,189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開工。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環境和條件有了,貧困群眾的心熱起來了、行動起來了,迸發出脫貧致富的強大活力。種大棚、辦旅社、裝光伏、忙手工、當電商……昔日貧瘠的土地正在煥發勃勃生機,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夢想,總是在力量的匯聚中照進現實,綻放光彩。 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 ——堅持因戶制宜、分類施策,使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 “河北貧困地區還比較多,不少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致富任務艱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實施精準扶貧,增強內生動力。”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扶貧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強調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 如今,這一思想已在我省落地生根,轉化為生動實踐。 精準扶貧前提是精準識貧。為建好脫貧攻堅“明白賬”,我省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共核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0萬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能夠通過產業就業扶持脫貧的199萬人,占64.2%;沒有勞動能力、需要政策兜底的111萬人,占35.8%。 摸清底數之后,更重要的是精準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 2015年底,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和社保政策兜底“五個一批”,對全省31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分別作出具體安排,并落實到各縣各鄉各村各戶,決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 在“五個一批”中,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其他扶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我省通過培育特色產業項目和就業創業服務增強內生動力,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思路一變天地寬。依靠針對性的幫扶措施,許多長期摸不著增收門道的貧困戶開啟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小蘑菇種出大名堂,張彥軍越干越有奔頭。在年前舉辦的阜平縣第一屆食用菌招商洽談會期間,阜平縣駱駝灣村村民張彥軍承包的菌棚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客商。這次洽談會吸引了全國56家菌類產品企業參會,達成投資意向1.5億元。 窮山村迎來觀光客,張紅海越干越有勁頭。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淶水縣計鹿村貧困村民張紅海掘到了發展旅游的第一桶金——依托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的金字招牌,他家剛開張的農家樂迎來八方客,7天純收入近萬元。 爛泥塘長出西洋菜,宋六四越干越有盼頭。在駐村干部和農技專家幫助下,靈壽縣大夫莊村村民宋六四在昔日的爛泥塘里種西洋菜,收獲后每公斤能賣到30元,一家人嘗到了科技扶貧的甜頭。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我省重點培育了旅游、光伏、電商、特色農業、家庭手工業等多個扶貧新產業新業態,帶動130萬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與此同時,我省還多措并舉織牢社保兜底“保障網”。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將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通過社會保障確保脫貧。去年,全省實現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動態管理,低保標準全部達到2855元/年以上,同比增長25.8%。 不斷提升醫療保障救助水平,實現基本醫保待遇水平、大病保險報銷水平、醫療救助水平“三個顯著提高”;扎實推進教育扶貧,“三免一助”資助范圍擴大到省內公辦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普通高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惠及貧困學生4.46萬人。 心中有底數,脫貧有新招 ——一項項脫貧攻堅新機制陸續建立,為攻堅拔寨源源不斷提供動力 “在脫貧攻堅、推進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7月28日視察唐山時,對河北工作提出的“四個加快”“六個扎實”總體要求之一。 脫貧攻堅越往后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新任務需要新理念,新挑戰求索新實踐。我省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陸續建立起一系列脫貧攻堅新機制,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原來想脫貧但沒門路,是好機制讓我有了擺脫貧困的能力。”前段時間,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隆化縣南營村貧困群眾龐瑞發言時臉上幸福滿滿。 在駐村干部幫助下,龐瑞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機制,他順利貸款5萬元,建起6個冷棚,重點種植錯季蔬菜。去年以來,6個冷棚已實現純收入2萬元。在不追加投入情況下,冷棚還可以用3年。龐瑞笑稱,他家有了“綠色銀行”。 像龐瑞一樣,近年來,貧困地區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新機制給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從產業項目中獲得的收益多了—— 探索股份合作發展模式,系緊市場主體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紐帶,使貧困群眾成為得租金、掙薪金、持股金的“三金”農民。截至目前,全省貧困地區股份合作制企業達4500家,覆蓋帶動貧困群眾45萬戶。 到銀行貸款比以前容易了—— 探索金融扶貧機制,實行政府搭臺增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農戶承貸、保險兜底保證。截至目前,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向扶貧龍頭企業和貧困農戶放貸292億元,其中向貧困戶放貸102億元。 涉農資金使用更精準了—— 出臺《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實施意見》,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62個貧困縣,允許縣里打破條塊界限、自主安排項目,集中財力辦大事。到去年底,全省已整合涉農資金93.7億元。 社會扶貧力量更強大了—— 攜手奔小康,京津18個區與我省21個縣區結對幫扶;千企幫千村,1000家民營企業與102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帶動1.5萬個貧困戶發展增收項目。 責任扛肩上,任務抓手中 ——黨委和政府逐級立下“軍令狀”,各級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和責任攻堅克難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曾動情地念起這首詩。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關注困難群眾,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 我省貧困地區多是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念念不忘的夙愿。 這殷切囑托和真情夙愿,既是身上的壓力也是工作的動力。 按照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從省市到縣鄉,各級黨委和政府逐級立下“軍令狀”,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 牢記使命,風雨兼程,只為圓群眾致富夢。在脫貧攻堅中,燕趙大地涌現出了一大批好黨員、好干部、好企業—— 面對巍巍太行,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發揚新愚公精神,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動10萬農民脫貧,將“精準扶貧”的最美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去年4月10日,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李雙星,衡水市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副主任。他13年始終如一,幫助阜城縣152個貧困村發展設施瓜菜產業,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李扶貧”。去年7月,李雙星當選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任建慶,省司法廳副巡視員、平山縣上三汲鄉精準脫貧駐村干部。從2012年起,年近退休的任建慶率領幫扶工作組,先后在獻縣黑風張村、正定縣西里寨村、平山縣上三汲鄉等地開展扶貧工作。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殫精竭慮,讓幫扶村發生了很大變化,贏得了群眾好評。 劉文清,淶水縣白澗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他抵押了自己在縣城的住宅和廠房,從銀行貸款500萬元,建設鑫匯長毛兔養殖基地,免費為鄉親們提供養殖場所、傳授養殖技術;借勢首屆省旅發大會,帶領鄉親們搞旅游扶貧開發。到去年年底,全村174個貧困戶靠養兔、搞旅游戶均增收1.5萬元。 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該公司向貧困群眾低價供應苗木、免費提供技術支持,以高于市場價回收合格的核桃原果,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截至目前,共帶動薄皮核桃種植23.8萬畝,3萬名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這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脫貧攻堅總思路;年內確保7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力爭15個貧困縣摘帽出列,這是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 目標清晰而具體,任務艱巨且光榮。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燕趙兒女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正在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昂首進發! |
關鍵詞:總書記,阜平縣,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