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名師賣網課實屬“得了便宜再賣乖”[長城時評]
“未來5年,人人都可以當‘老師’?!闭f這話的,是在線教育平臺滬江網的CEO伏彩瑞。今年春節前,他發起舉辦了全國第一場“網師年會”,數百名網絡教師從全國各地自費飛到上海參加聚會。他們中有的人一年內能把課“賣”到10萬人次,有的人聘請了10多名助理“包裝”自己,還有的人一年掙了幾百萬元。(2月15日《中國青年報》) “站在互聯網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名師披上互聯網+的戰衣,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教育投資40%以上投在中國,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教育投資30%也投在中國。這個數據兩年前只有5%~6%。換句話說,新一輪O2O移動教育創業,或將成為未來中國創業者的新契機。于此背景之下,有了鋪天蓋地的“網?!?,自然就有了各色橫空出世的“網師”。 既能揚名立萬,又能愉悅撈錢——網紅般的網絡名師,立時有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關鍵是,公辦學校的名師能在網上賣課嗎?這個問題似乎見仁見智。比如伏彩瑞就認為,“CPI年年漲,老師工資跑不過CPI,老師也是人,他們應該是最優秀的人群,為什么收入不能提高?”又比如,有退休教師慷慨陳詞,“我想反問一句,老師為什么就不能掙錢了呢?他當了網紅,一個能給成千上萬人帶去知識和學習動力的網紅,給社會造成什么危害了?”事實上,前不久,蘇州一公辦學校名師網上開收費課程被舉報,后來其干脆辭職專授網課。 這些道理,很有腔調。但較真起來,不過胡攪蠻纏罷了。一則,教師收入高不高,與教師能否違規補課,這是兩個概念。難道因為日子不好過,打劫越貨就很有道理了?再說,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群體中能將網絡課程高額變現的,恐怕未必是最需要幫助和關心的年輕教師、邊遠地區教師、欠發達地區貧困教師,而恰恰是享受多重津貼補助與財政溫暖的城市名師。二則,教師當然不是不能成“網紅”,比如民辦學校的教師。但如果公辦體制把你捧成了“名師”,再反過來砸鍋似的說還不如網絡講課好,早干什么去了? 毋庸諱言的是,網絡授課千好萬好,總是要成本與精力的,“給成千上萬人帶去知識和學習動力”的同時,考慮過本職工作了嗎?至于公校名師辭職瀟灑當網師,請別忘了一個細節:這公信滿滿的“名師”頭銜,可不是互聯網賜予的。離開公校的經歷背景和名師的體制認證,這網課還能賣個同樣的好價錢嗎?還有個細節耐人尋味:在網絡上“賣得動”的課,大多也就是應試類課程,比如初三數學、高三物理、高考化學等。這起碼說明,所謂有償補課,線上線下并無太大差異。 公校名師這回事,網絡APP給其變現的通道,民生財政給其成長的土壤。如果非要以因果是非的邏輯來權衡考量:公校名師賣網課也好、哪怕是辭職后打著名師的旗號去創業,都屬于不折不扣的“得了便宜再賣乖”。正因如此,盡管“十三五”教育規劃明確了名師參與互聯網+教育的可行性,但顯然不可能為“名師上網開設收費課程”背書。從這個意義上說,旗幟鮮明禁絕公校名師賣網課,亟待成為制度與輿論的共識。(鄧海建) |
關鍵詞:公校名師,網課,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