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珍代表:雷鋒精神不止于學 更源自家庭的傳承
高淑珍與小院里的孩子們。
長城網北京3月5日訊(特派記者 寧曉雪 李全)3月2日,河北灤南愛心小院創建者高淑珍再次來到首都北京,作為住冀全國人大代表,這已經是她第五次來參加全國兩會了。每年的采訪,她都會拉著記者的手“嘮家常”,“嘮”的是她心心念念的愛心小院,“嘮”的是她日夜牽掛的39個殘疾孩子。今年,除了愛心小院的“喜事”,高淑珍還和記者“嘮”了一段孩子們的悄悄話。聽完以后,不禁讓人對她肅然起敬。她不僅僅用原本柔弱的肩膀為孩子們撐起了一個家,更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感恩與回報。她以家為軸,傳承著新時期的雷鋒精神。 小院里的孩子正在努力通過速錄這份工作實現自食其力。
欣慰 孩子們的悄悄話讓高淑珍心底升暖陽 “你看,現在咱們也開始有一些收入了,我想等收入高一些了,夠咱們自己生活了,把剩下的錢捐出去。”愛心小院的孩子蔡艷超在屋里和李素紅合計著。 “對對,咱們困難的時候那么多好心人關心咱們,不光送吃的用的,連咱們的電腦都是好心人送來的。沒有他們哪能有咱們今天的日子啊,所以咱們能夠自立更生的時候,有能力回報社會的時候更應該做一些什么。等到以后有了穩定的收入,咱們可以把低保的名額讓給更有需要的人。”李素紅回應著。 3月4日,在河北代表團住地的房間里,高淑珍和記者聊到她無意間聽到的一段對話,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那天孩子們在屋里說話,我在隔壁無意間聽到,這心里呀,忒高興!我就說嘛,從小和他們念叨著‘咱們困難的時候,大伙都來幫助咱們、支持咱們,等到你們有力量的時候一定要回報那些好心人,回報社會’,現在孩子長大了,也是這種想法,我心里忒欣慰。” 原來,小院里的孩子們通過不斷地練習打字,已經開始接一些速錄的活計。不少愛心人士愿意將工作機會提供給孩子們,這不僅僅因為同情心,更因為孩子們對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倍加珍惜,高品質的工作成品讓人刮目相看。 6月份“大院”就要完工了 要感謝的人很多 要努力的事很多 “今年6月份,我們的小院就要搬到新的樓里了,那里有教室、有康復室,這可忒好了!”高淑珍告訴記者,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看到她的這些孩子們能跟正常孩子一樣,坐進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如今即將圓夢,她始終念叨著那些幫助過她的人。她說:“我心里面特別感激那些好心人,他們都是不留名的雷鋒,原本我是個不識字的農民,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打小我就和孩子們說,要時刻記著社會中有忒多的人幫助過你們,有一天一定要回報這份愛心。” 如今,灤南縣司各莊鎮洼里村村東頭兒的十畝平地已經起了樓,眼瞅著夏天孩子們就能搬進新家,高淑珍說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同時,要努力的事情也更多了。 “政府給我們的支持忒大,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給我們的支持忒大。原來我想著不管我怎么辛苦,也要為孩子們建成一個像樣的家,讓他們在里面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高淑珍說,“現在我就想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了,得有個一技之長。這些孩子雖然身體上有缺陷,但是腦子一點不比別人笨,學習特別刻苦。自從愛心人士為孩子們送來了電腦,我就一直督促他們練習打字,現在孩子們會接一些打字速錄的活,已經算是有一些收入了。” 高淑珍告訴記者,當孩子們拿到他們第一份收入的時候“忒開心了”,而她聽到孩子們悄悄話的時候也“忒開心了”。 雷鋒精神 家庭的傳承“忒重要了” 采訪高淑珍的次日恰逢學雷鋒紀念日,作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淑珍的名字常常與雷鋒精神一起出現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記者提及此事,眼前這位樸實的女人臉紅了。高淑珍認為,對于她而言,雷鋒精神更多地來自于家庭的傳承。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讓我們學雷鋒,我的父親也一直和我說要多學,多做好事。”高淑珍靦腆地說,“其實那個時候我是不太明白學雷鋒的意義是什么,家里的大人怎么做,我就跟著怎么做。我是烈士的家屬,我的父親有兩個兄弟,一個犧牲在了戰場上,一個因傷退役。我的父親為鄉里鄉親服務了一輩子,是大伙心里尊敬的老支書。我就覺得,我也要和他們一樣。”說到這,高淑珍眼里透露著對于家庭的驕傲。 其實,不僅僅是高淑珍,愛心小院里的孩子們也在不斷地被這種精神感染著。從被幫助,到自食其力,再到幫助別人,這個反饋社會的過程也是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遞。“我一直在用我父親從小教導我的話來教導孩子們,他們的‘悄悄話‘更讓我堅定了信念,這是來自家庭的傳承。”高淑珍如是說。 另外,高淑珍認為現在在河北大地上開展的“最美人物”評選,也是在不斷地傳遞雷鋒精神。“咱們全省有那么多的典型,我相信在他們的家庭里,他們的子女從小受到家里大人的言傳身教,以后肯定也會將這些特質再傳遞給下一代。家庭的傳承忒重要了!” |
關鍵詞:全國兩會,人大代表,高淑珍,雷鋒精神,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