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代表:借勢協同發展 河北國企補短板求發展
住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王昌。長城網 趙曉慧 攝
長城網北京3月14日訊(特派記者 趙曉慧 鄭佳洵))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和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三年來,給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那么,對于正處于深化改革進程中的河北國有企業而言,協同發展的影響如何?又該怎樣搶抓機遇,發展自己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住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國資委主任、黨組書記王昌。 協同發展 機遇大于挑戰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但總體而言,機遇大于挑戰。”王昌告訴記者,協同發展對河北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在協同發展過程中,河北國企與央企、北京市屬國企深度合作,在交通、產業等領域取得了實質性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 “交通方面,河北建投聯合京津企業組建城際鐵路投資公司,京沈、京張等一批鐵路項目有序推進。”在王昌的介紹中記者了解到,除河北建投外,河北港口與天津港組建渤海津冀港口公司,合力打造港口物流園區;河北機場由首都機場托管,納入一體化運營……隨著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河北與京津的合作日益頻繁。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場如火如荼的產業大遷徙、大重組。 “金隅集團與冀東發展集團完成股權重組,發揮協同效應,規范區域水泥市場秩序,實現共贏;河鋼集團唐鋼公司與中信集團合作成立唐信新能源公司,開拓新能源領域。”王昌說,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給河北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平臺,這是其它任何一個省市都不具備的優勢。 王昌同時表示,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對河北而言,國有企業主要布局在資源型的傳統產業,必須轉型,補齊自身短板,縮小與京津企業的差距。此外,要遵循產業引進規律,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既要胸懷長遠,也要關注腳下,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有急躁心理,也不能越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 補齊短板 發展壯大自己 “京津企業,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人才隊伍,都較河北企業有很大優勢,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河北企業該如何發展?”記者問。 “發揮企業比較優勢,把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與加快自身轉型升級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王昌告訴記者,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曾有不少人擔心河北國企的未來,對此,他直言“大可不必”。 “河北企業不僅靠近市場和資源,還有成熟的產業工人和配套的職工教育作支撐,只要積極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借力京津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實現與京津的錯位發展,就不會被協同發展的大潮沖垮。”但王昌同時表示,僅僅發揮比較優勢是不夠的,還要下大力度“補短板”。 “在協同發展過程中,省內國企首先要轉變理念,由規模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王昌說,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和信息化的滲透,企業不能再單純依靠擴大規模來增加效益,必須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新路,通過質量的提升來實現效益的倍增。 “做產業、做企業,就是要圍繞怎么能用最少的消耗、最少的排放生產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市場需要、用戶歡迎的產品,這就需要企業下硬功夫,通過創‘新’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王昌表示,“新”不僅包括新技術的研發,還涵蓋新設備的引進、新材料的運用、新商業模式的開創和新管理模式的應用等。“創新也好、技改也罷,只要是益于企業發展的,不違背市場規律、不違反法律法規的,都可以拿來使用。” |
關鍵詞:人大代表,王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