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率提升 喜中也有憂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主要情況。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圖書閱讀率為58.8%,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個百分點。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6年手機閱讀率達到66.1%,已經連續8年增長。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篇文章,叫做“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里的書房”。是不是從今以后只要書房不要學區房了?對此可能很多人不會認可。但書房具有學區房的作用,卻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提醒我們,哪怕就是為了下一代,也要有一個讀書的樣子。 全民閱讀率的上升,顯然是一件好事。但有必要思考的是,閱讀有整體式閱讀和碎片式閱讀之分,也有深閱讀和淺閱讀之分。而現在提升的,到底是整體式閱讀還是碎片式閱讀,到底是深閱讀還是淺閱讀?可以把問題進一步簡化為,到底是高質量的閱讀還是低質量的閱讀?在這方面,并沒有準確的數字區分,但就我們眼中所見而言,高質量閱讀,可能并不盡如人意。 這是一個并不缺少雞湯的時代,提倡讀書、學習的雞湯,古今中外,不勝枚舉。我們應該相信,“開卷有益”,只是打開書本,就是有好處的。但閱讀更大的好處,還是指向高質量的閱讀。韓愈曾寫過一首《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向的主要就是高質量閱讀,尤其是有關經典的閱讀。 馬克·吐溫曾經講過一句話:“所謂經典,就是大家都認為應該讀而沒有讀的東西。”《隋書·經籍志》說,經典是“機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可以“經天地,緯陰陽,正紀綱,弘道德,顯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獨善”。對一個人的成長進步來說,閱讀經典可謂太重要了,在閱讀經典上更能體現“進步階梯”。但在事實上,在經典上卻存在“馬克·吐溫式尷尬”——對經典敬而遠之。何以如此,可能還是在于一些經典,本身在趣味性上差了一點,影響了人們的接近、親近。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接受電子閱讀大行其道的現實。這里,不能把電子閱讀與高質量閱讀對立起來,不能簡單認為只要是電子閱讀就一定沒有質量。但也要正視,現實中很多人的電子閱讀,確實表現為“低粗淺”——低端、粗俗、淺薄的傾向。比如現在有不少人,在睡前都要看一會兒電子書,內容大多是網絡小說,一個晚上能看幾十萬字,可看完了,卻也全忘了。這種閱讀,純粹為打發時光而來,在質量上顯然就差一些。事實證明,有一些電子閱讀,依然是高質量的。這里,主要還是改變閱讀習慣,要把閱讀動力從單純的打發時光轉向豐富提升。 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講,全民閱讀率提升喜中也有憂。喜的是閱讀數字在逐年提升,憂的是閱讀質量還有待提高。“全民閱讀”概念已連續第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更是在全國范圍大力推動,現在已經進入注重提升閱讀質量的階段了。“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應該相信,隨著全民閱讀條件的更加具備,全民閱讀氛圍的更加濃烈,高質量閱讀也必然水到渠成。 |
關鍵詞:閱讀率,閱讀習慣,電子閱讀,,喜,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