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數贊屈原 民族精神為中國夢“塑心”“聚能”
時臨仲夏,歲至端午。歷史的車輪碾過2300余年,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每逢此時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他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 “不數既往,不能知將來;不求遠因,不能明近果。”正如習近平所說,今天紀念屈原,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與時俱進之路徑,用屈原精神為生民“塑心”,為實踐“聚能”。 矢志不渝用愛國精神托舉偉大復興中國夢 若論中華民族根植最深、影響最久的精神品質,必定是愛國情懷。屈原身上,凝結了中國人數千年來對愛國情懷最濃烈的情感與最深重的寄托。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緩緩念出屈原的傳世名句。那一刻,歷史的悲愴穿越時空隧道與現實碰撞在一起,無數與屈原血脈相通、抱負相同的仁人志士、先烈英杰的面孔一一浮現。 那是陳毅“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的氣概,那是楊靖宇“拼著熱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堅韌,那是“太行浩氣傳千古”的左權,那也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狼牙山五壯士、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 他們用生命和行動寫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愛國篇章,也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譜下了壯烈奇絕的前奏。 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近年來,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勉勵國人不忘歷史,共建家園。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再次強調:“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萬眾一心,風雨無阻,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和平年代的“赤子之心”,始終激蕩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報國之志。近日,習近平發出了向科學家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他強調,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以民為本讓人民群眾共創偉大復興中國夢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屈原的偉大,不只在于他初心未改的“故國之戀”,更在于他一心為民的“美政之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吟誦出屈原悲嘆民生不興的詩句。“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同年,在蘭考縣調研時,習近平指出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 從千百年前的民族偶像,到當今時代的干部榜樣,時空相隔久遠,但屈原和焦裕祿的民本情懷一脈相承。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的第一次見面時,習近平如是說。這句話是對中華民族積淀兩千年“民本思想”的當代闡釋,是與無數先賢的隔空對話,也是新時代奮進中的中國民生圖景。“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處于最高的位置,也從來都是他最深的牽掛。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2017年元旦,習近平發表的新年賀詞,蘊含著對百姓深深的關切。向“窮”宣戰,縛住千百年來盤踞在中國大地上的“貧困”蒼龍,這個“以民為本”的大國展現出的民生擔當令人振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30余次深改會議,內容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破藩籬、促公平,民生改革直指沉疴頑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今時今日的民生,就像汨羅河水,生生不息;更像汨羅河上的龍舟,百舸競發! 勇于探索以改革創新推動偉大復興中國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是自覺追求真理的一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屈原這種為了夢想敢于探索的勇氣,在歷史的演進中得到永生,成為中華民族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精神內核。 2012年8月21日,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再次闡述了屈原的“求索”精神。他說,早在23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問”。 屈原的求索,宏遠、抽象,是哲人的“終極之問”;當下國人的求索,明確、具象,有的放矢,是不斷的改革創新。 習近平就是“求索”精神的當代踐行者。40多年前,在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時,他遠赴四川學習,打好了陜西第一口沼氣池,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創新之舉。40多年來,這矢志探索的作風從梁家河一路走來,貫穿了他的執政軌跡。 2013年,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科協、科技界政協委員時習近平說:“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 2014年,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他指出:“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2016年12月,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習近平強調,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 ……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應時而生;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領域重大創新成果斐然,國人的科技自信和自豪感一次次被點燃;2017年5月14日,世界見證了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隆重啟幕,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標志著在習近平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的上下求索之路,已經邁出國門、惠及世界,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通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紀念屈原,最大的意義就是深入挖掘他對當今時代的啟迪意義,使愛國情懷變成報國行動,用民本思想指引實踐,讓求索精神創造價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百折不撓! |
關鍵詞:習近平,屈原,民族精神,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