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昌孔廟?感受歷史文化積淀
文昌孔廟。記者 胥文燕 攝 長城網7月23日訊(記者 胥文燕 高琳哲)“文昌河畔紫貝山陽,文昌中學桃李芬芳……”正如文昌中學校歌中唱的,文昌如同其名“文運昌盛”,自古以來其重教崇禮,人才輩出,特別是近代以來,文昌更被稱為“文化之鄉、將軍之鄉、華僑之鄉”等,游走于文昌的大街小巷,還不時的可以聽到學堂中朗朗讀書聲,尤其是在這孔廟里。 近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南海網承辦的全國重點媒體“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聯網+城市推介大型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文昌孔廟,親近感受古色古香、充滿儒家文化氛圍的古建筑群,體味文昌人在歷史的變遷中孜孜不倦的,對文化教育精神價值的追求。 文昌孔廟位于文昌市東風路77號。據史料記載,1042年(北宋慶歷年間),文昌在舊縣治所在地安知鄉何恭都潭布村(現文昌東路鎮下路橋南)的縣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區第一座孔廟。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于現址,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點之一.被譽為“海南第一廟”,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惟一一座不朝南、不開大門的孔廟。 網媒行記者來到孔子學院。記者 胥文燕 攝 文昌孔廟已修葺一新。文廟平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庭院寬廣,占地面積共3300平方米。前庭中軸線上布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溫文爾雅的于孔子全身塑像。橋邊一古井、名曰“圣泉”,泉水清甜,數百年從未干涸。后院主建筑為大成門和大成殿,大成門前立有數米高的孔夫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屬框架式木結構,重檐歇頂,古樸莊重。內設孔子神龕、神像、神牌、配十二哲神位、楹聯,祭器齊全。還有清代康熙皇帝璽印的“萬世師表”、嘉慶皇帝璽印的“圣集大成”、咸豐皇帝璽印的”德齊幬載”、光緒皇帝璽印的“圣協時中”四塊涂金描紅的巨匾,赫然懸掛殿中。楹聯,祭器齊全。 文廟內諸多建筑上雕刻的花草、鳥獸、歷史人物千姿百態,堪稱杰作。后院兩旁的廡殿內,新近還增添了孔子箴言和名家書畫、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北京孔廟孔子72弟子圖譜的展覽。1993年重新復開放,1994年恢復了祭孔活動,舉辦“文狀元”、“理狀元”、“少年文狀元”大獎賽,重振興教助學之風。文昌孔廟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兩代建筑工藝和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深深地吸引著莘莘學子、海外華僑和國內外各界游客。 網媒行記者來到孔子學院。記者 胥文燕 攝 文昌孔廟是中國惟一一座不朝南開大門的孔廟,據說是因為老文昌人曾經立誓:若文昌未出狀元,孔廟就不開大門。文昌一直沒有狀元,孔廟就至今沒有大門,只有一左一右兩個側門。 據了解,文昌孔廟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搖籃,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發祥地,是代表文昌歷史文化的標志性古建筑群,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 四川在線編輯劉暢說,孔廟的保護非常好,在孔廟里有清代4位皇帝璽印的巨匾流傳至今沒有一點損壞,這也可以看出文昌對文化、歷史古跡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同時反映出文昌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大眾網青島站內容總監高忠業說,他來自山東,孔子的故鄉,剛踏進文昌孔廟第一感覺很親切。他從保存完好的孔廟中看到了文昌對教育的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歷史名跡的保護,感受到文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
關鍵詞:網絡媒體行,海南,文昌孔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