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運河文化】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扈煒 攝 長城網衡水7月24日訊(邢梅智 扈煒 張千)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城縣鄭口挑水壩,承載著豐富的大運河文化歷史信息,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和中國近現代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實物。
鄭口挑水壩,俗稱龍尾埽,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于“鄭口至徐莊由街市民修龍尾埽一百九十五丈”(早期以柳樹為料的護險設施,一般砍伐大柳樹十余棵結為一捆,倒掛岸邊,以防沖刷堤根。)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由三、四兩區(按行政區規劃現當屬三朗、鄭口、坊莊等鄉鎮)村民籌款3000元在徐莊險工砌磚壩一處。現鄭口險工6處重力挑水壩位于鄭口鎮鄭口大橋西側,全長約910米(根據衡水市政府公布的保護范圍,為兩側挑水壩外皮基線各向上、下游10米)。 故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姜玉嶺接收采訪。扈煒 攝
故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姜玉嶺介紹,這6個挑水壩呈倒“U”型分布在河堤內側,對其進行編號,從運河上游至下游分別為一至六號(靠近大橋為六號)。據了解,挑水壩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減緩水流沖擊力。六處挑水壩迎水面呈不同形狀,起不同作用。這一勞動人民在治河防洪的偉大創舉,讓人嘆為觀止。 |
關鍵詞: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 |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