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專題庫 > 專題新聞

守望:望海樓里三代望海者

來源: 新華網  
2017-08-04 13:34:10
分享:

  在塞罕壩陰河林場,有一座小樓房,是用來望火情的,名叫夫妻“望海樓”,只有夫妻二人看守。其實,它最初名為“望火樓”,一是因森林忌火;二是遠遠望去,仿若一片林海。鑒于此,遂改名“望海樓”。

  塞罕壩森林大多為人工針葉林,林下、路邊蒿草茂密,可燃物載量十分豐厚,且塞罕壩氣候干燥,物干風大,屬高火險區,加之森林集中連片分布,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燒連營”之勢,后果不堪設想。

  守望,成了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警報系統。

  這里海拔近二千米,望海樓是林場的至高點。站在望臺上,放眼望去,方園數十里的綠海盡收眼底。夏季時分,當毒辣的陽光直射肌膚,如針刺般刺痛。在冬季零下幾十度的時候,北風呼呼,則如刀割般疼。

  夫妻“望海樓”的職工,丈夫叫劉軍(中),妻子叫祁淑艷(左一)。新華網郭香玉攝

  這座“望海樓”的職工,丈夫叫劉軍,妻子叫祁淑艷。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每隔15分鐘,用望遠鏡觀望周邊火情,在記錄本上記下情況,比如天氣、風力、是否有火情等。一旦有情況,就馬上想法設法通知總部。

  “我們夫妻倆是第二代瞭望員。從2006年開始,就在這里每天通過望遠鏡遠望,那時住的條件是一個鐵棚子,夏季時早晚很冷、中午很熱,食用水是蓄水窖里的水。”妻子憶起當年不堪回首的日子,內心略有酸楚。稍作鎮定后,緩緩地說道,“那個時候,還好有一根天線,可以收到一些電視節目看,也就不覺得凄涼了。現在有了無線網,可以和外界溝通了。”

  從一位老職工那里,記者了解到第一代瞭望員的情況。

  也是一對夫妻,當時條件很差,孩子出生之后,三歲還不會說話,見到陌生人就跑。十里八鄉,孩子從出生就沒有見過陌生人,看著自家的孩子變成了這樣,身為父母,很是著急。為了孩子能早一些開口說話,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環境,無奈之下,才向組織匯報,調轉到其他部門了。

  瞭望房舍的每一次面貌更換,都是時代的象征。現在的“望海樓”,已是第四次改建了,從最初的瞭望房舍馬架子到第二代磚房、第三代二層閣樓、再到如今五層小閣樓,這就是時代發展變化的縮影。

  現在的瞭望房舍是2013年改觀的,雖是五層,單層面積卻不足十平米。其中,一樓作為客廳用。往里走,則是廚房,樓梯處堆放雜物,比如蔬菜等;二樓是臥室,床就在窗戶邊上,冬天風大,即使有暖氣,也會很冷。五樓是瞭望工作的地方,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擺滿了記錄文件,還放著一個望遠鏡、一部電話。望遠鏡已顯得有些破舊。

  在防火期以外的時間,瞭望員劉軍找到了自己興趣點,開始研書習畫,還將一些花鳥、書法裝裱了起來,掛在一樓墻上。作品算不上專業,但他依然很珍惜。

  “我們也會吵架,但很快就不生氣了,因為沒有其他人說話,天天只對著他了。”妻子說得很樸實。茫茫林海,他們一分鐘也不能離開“望海樓”,唯一可以和他說話的人,就是自己的愛人。

  “這里的游客不多。夏季也有游客過來,但來了看一下就走了,覺得啥也沒有。”“啥也沒有”,這幾個字從妻子嘴里說出來,是那樣的自然。

  當今的夫妻“望海樓”。新華網郭香玉攝

  十余年的堅守,在“啥也沒有”中,他們就是這樣天天望著天、看著樹,偶爾說說話,偶爾吵吵嘴,更多的是沉默,還有所面對的孤寂和無助。正如妻子祁淑艷的話說,跟這片林子打交道,天天望著、數著,哪棵樹又長高了,哪片林長勢如何,都了如指掌。

  風霜雪雨、天寒地凍、酷暑難耐。夫妻二人,一心想著看護林子,把林子當生命一樣待。

  “兒子是防火員,我們發現火,他就去撲。”劉軍的兒子二十歲左右,正值青春好年華,在父母的影響下,也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獻給塞罕壩,成了一名防火員。妻子說,“等我們將來退休了,就打算讓兒子接班,繼續留在望海樓。”他們的兒子聽說將來要接班,也懷著一份對“望海樓”同樣期待、向往的深厚感情,傻傻的笑了笑,笑里藏著少有的善良和可愛。

  幾十年來,塞罕壩是零火災。在塞罕壩,共有9個瞭望塔進行人工監控,還有15個機器攝像頭24小時實時監控。

  塞罕壩林場防火辦主任吳松說,機器監控相比人工監控而言,準確性略低些,主要是有些地方是盲點。不過,機器監控與人工了望可以互補。

  所以,人工瞭望雖然原始,但還不可或缺。

  “望海樓”,幾代人的守望,護衛著塞罕壩這片林海。

關鍵詞:守望,塞罕壩,監控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