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創業 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
——探尋塞罕壩精神之二
北曼甸上,迎風卓立的“一棵松”。
長城網6月30日訊(記者 鐔立勇 楊金文 劉飛 胥文燕)6月30日上午召開的河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座談會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塞罕壩機械林場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要求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向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主要負責人頒發牌匾。 歷經磨難屹立不倒的“一棵松” 在塞罕壩,“一棵松”曾經是一個指引,如今已經成為塞罕壩精神的象征。 6月25日,在北曼甸上,記者看到,“一棵松”歷經100多年,依然在挺立著,當地人在樹干上綁上了紅繩,作為歷經磨難、屹立不倒的精神象征。 由樹及人,艱苦創業是塞罕壩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同樣包含著歷經磨難、屹立不倒的含義,塞罕壩人同樣是英雄一樣的存在。 “現在,很多人來到塞罕壩,看到這么多的樹郁郁蔥蔥,都認為是這里的氣候好,適宜樹木生長,這真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在帶著記者去“一棵松”采訪的過程中,塞罕壩林場辦公室主任劉亞春向記者介紹,其實塞罕壩的條件比同緯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更不適宜樹木生長,是塞罕壩人通過艱苦的努力才創造了這個奇跡。 什么樹能夠在年平均溫度零下1.3℃的荒漠上生長?55年前,在原國家林業部并沒有人知道。為了回答這個問題,1961年10月,時任林業部國營林場管理總局副局長劉琨帶人親至人跡罕至的壩上考察。 “看,那有一棵樹——是落葉松!”北曼甸上,迎風卓立的“一棵松”,成為松樹能在高寒壩上成活的科學見證。正因此,在創業初期,塞罕壩人種植的幾乎都是落葉松。 什么樣的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扎根創業?55年前,最具理想情懷的一批大學生給了塞罕壩人最初的艱苦創業的基因,這種基因現在依然流淌在塞罕壩人的血液中。 塞罕壩美,美在單純,除了白樺樹以外,幾乎都是松樹。 塞罕壩人同樣單純,單純到了只有一個心思,一個信念,無論條件多么艱苦,都決不退縮,因為,塞罕壩人從來沒有給自己留過退路。 創業者們勾畫美好藍圖。
曾經住過的舊房舍。
創業者曾經住過的窩棚。 “你問當時天氣能冷到什么程度?大雪被風一刮,屋內就是一層冰,即使抱著火爐子也不會有熱的感覺。晚上睡覺要帶上皮帽子,早上起來,眉毛、帽子和被子上會落下一層霜,鋪的氈子全凍在了炕上,想卷起來得用鐵鍬慢慢地鏟。”一位老職工向記者回憶創業初期的塞罕壩。然而,就是這樣的艱苦環境,塞罕壩人百折不撓最終開創了人間奇跡。 以苦為樂樂在其中的“地窨子” “這里真是太美了,真想把家都安在這里。”6月25日,正在路邊流連拍照的來自上海的一家三口人興奮地說。然而,這一家人也許想象不到,即使是現在的冬天,長達7個多月的積雪依然令塞罕壩漫長難熬。 55年前,塞罕壩條件之艱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1962年,塞罕壩這個荒寂的高原,用沉默和冷酷迎來了首批來自天南海北的“不速之客”—— 127名大中專畢業生,與原3個林場的242名干部職工一起組成的369人的植樹隊伍。 沒有房屋,只能住倉庫、車庫、馬棚,還住不下,就搭窩棚;沒有食堂,就在院子里架上幾口大鍋,吃的是全麩黑莜面加野菜;多數時間只能吃咸菜,有時只能鹽水煮莜麥粒,泡黃豆在當時都成了美味。當時的塞罕壩到縣城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冬季大雪封山后,人們基本處于封閉、隔絕狀態。巴爾扎克曾說,“在各種孤獨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沒有電,沒有娛樂設施,人們除了吃飯、睡覺、工作外,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孤獨和寂寞無時無刻不在挑戰他們的心理極限。 技術人員正在巡視林子。 記者 鐔立勇 攝
“這就是當年的地窨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里面的空間很小,但是當時的人們卻樂在其中。”6月26日,在塞罕壩展覽館,一間復制的地窨子前,一位正在練習的講解員向記者介紹。記者看到地窨子門上有一幅對聯: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臥雪冷乎凍乎不在乎”,這真是當時人們精神的寫照。 創業歷程總是充滿坎坷,把樹種活后,還要把樹管護好。惡劣的自然環境無時不在挑戰著塞罕壩人的意志和智慧。1977年,林場遭遇了嚴重的“雨凇”災害,57萬畝林地受災,20萬畝樹木一夜之間被壓彎、壓折,林場十多年的勞動成果損失過半;1980年,林場又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旱,又有12萬多畝樹木被旱死。但塞罕壩人沒有被擊垮,他們含淚清理遭受“天災”的受害林木,依靠自己的雙手,重新造林,從頭再來。 到1982年,塞罕壩林場超額完成了國家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確定的20年造林任務,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萬畝,其中機械造林10.5萬畝,人工造林85.5萬畝,總計3.2億余株,按株距1米計算,可繞地球8圈;保存率70.7%,創下當時全國同類地區保存率之最。林業部評價塞罕壩造林成效為“兩高一低”,即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成本低。 “‘高、遠、冷’,是以往塞罕壩給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這3個字被置換成了‘美、綠、香’。幾代塞罕壩人肩扛家國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譜寫了一曲綠色的歡歌。”塞罕壩林場黨委書記劉海瑩向記者表示。 “風吹過,遼闊美麗的塞北壩上,那里有松濤奔涌,綠色海洋。千里灤河,見證著創業者千秋業績;萬頃林海,傳頌著林業人不朽篇章……”這首《塞罕壩之歌》正是塞罕壩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 |
關鍵詞:塞罕壩,精神,艱苦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