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7·26”講話解讀:世情國情黨情是什么?
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他還指出,“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當前世情國情黨情作出怎樣的判斷,又是如何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的? 世情 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今天的世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對于國際變局,早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作出這樣的判斷: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是一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并朝著有利于和平與發展方向變化的世界。 對于世情,中國怎么看?習近平強調,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要重視各種風險和挑戰,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 5年來,中國透過“浮云”,對世情有著清醒的認識: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不容樂觀。糧食不足、資源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異常、人口膨脹、貧困、疾病流行、經濟危機等諸多全球性難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鑒于世情,中國怎么做?在諸多外交場合,習近平反復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理念與方案。2013年秋天,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當前,世界經濟走到關鍵當口。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為此,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2016年9月,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中國方案”: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夯實機制保障;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面對當前挑戰,我們應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 國情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好實現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就作出上述判斷。他還指出,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 習近平指出,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在當前這個階段,從中國官方公布的宏觀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2014年5月,習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態”。他說:“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 新常態下的一個必然選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今年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半年報”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成效持續顯現。 發展是全面的發展。習近平強調,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指出,“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既定目標。” 黨情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力、號召力。 2013年6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說,我們必須看到,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我們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形勢緊迫,如何管黨治黨? 2012年12月4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到20天,中央就制定出臺八項規定,發出正風肅紀、從嚴治黨的強烈信號。 2014年12月是一個標志性時刻。是時,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這是中國共產黨90多年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也是習近平首次公開將“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并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由此形成。 5年來,從巡視全覆蓋、派駐全覆蓋,到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黨和國家自我監督不斷完善;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從修訂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到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制度籠子越扎越緊……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黨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習近平強調,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習近平指出,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果,人民群眾給予了很高評價,成績值得充分肯定,經驗值得深入總結。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樂觀。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全黨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推進從嚴治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
關鍵詞:習近平,“7·26”講話,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