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承德圍場:弘揚塞罕壩精神 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來源: 作者:楊金文 寧利勇 2017-08-18 11:02:14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馬鈴薯基地使用噴灌圈設備進行澆灌。寧利勇 攝
城子鎮八頃村農戶清理苗木間的雜草。寧利勇 攝
  長城網8月18日訊(記者 楊金文 通訊員 寧利勇)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中央媒體同時對塞罕壩務林人艱苦創業的感人事跡進行集中報道,在承德市圍場縣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學習好、踐行好“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牢記自身肩負的神圣使命,不畏困難,無私奉獻,積極作為,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者、傳播者和實踐者,攻堅克難,努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塞罕壩精神是圍場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綠色發展的動力源泉。”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眾民說,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都在不斷挖掘拓展、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實現了對內凝聚人、鼓舞人,對外感染人、吸引人,有效激發了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科學指引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在圍場的生動實踐。
  圍場干部群眾數十年如一日,通過投工投勞、捐糧捐菜、搶險救災等方式,無私支持著塞罕壩建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植樹造林熱潮,累計為塞罕壩建設投入勞動總工日6000萬個以上。
  蘭旗卡倫鄉燒鍋村老黨支部書記石景山20多年的時間里,帶領村民植樹造林21000畝,讓荒山披上了綠裝,森林覆蓋率達到81%。
  “當年我們植樹吃窩頭、吃蕎麥皮,喝溜鍋水,和塞罕壩務林人的艱苦程度差不多。”石景山說,我們將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在綠化荒山的同時,充分利用林業資源發展旅游,拓展林業經濟,讓家鄉的山變成綠樹成蔭的聚寶盆。
四道溝鄉農戶將豐收的西紅柿分類裝箱,進行銷售。寧利勇 攝
馬鈴薯培育溫室大棚內栽培的馬鈴薯。寧利勇 攝
半截塔鎮農戶在玫瑰花基地采摘玫瑰花。寧利勇 攝
  多年來,圍場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中德合作造林等生態建設項目,為京津筑起了一道生態屏障。特別是2000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造林359.7萬畝,有林面積由423萬畝增加到78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3.6%提高到58.8%。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7天,全縣嚴重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5萬畝,年降水量增加30毫米,每年可為潘家口水庫蓄水2億多立方米,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水源涵養地。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甄毓敏說:“全縣上下將以塞罕壩精神為動力,全面開展‘黨旗紅,產業強,鄉風美,共同富’為主題的脫貧攻堅行動,找準發展優勢與脫貧攻堅的最佳結合點,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勢引領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圍場整合涉農資金2.2億元,相繼實施了“功能農業+扶貧”“鄉村旅游+扶貧”“光伏電站+扶貧”“結構調整+扶貧”“龍頭企業+扶貧”等富民增收項目。目前,發展富硒功能農業基地4萬畝,打造旅游專業村20個、特色小鎮6個,建成村級光伏電站22個,調整種植面積10.3萬畝,扶優壯大富龍、天原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1家,實現了富民增收產業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
    “在發展林業產業的同時,我們突出發展森林旅游、園林苗木、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五區、兩環、八大基地’發展格局。”圍場滿族蒙古族縣林業局局長譚賦說,我們將弘揚塞罕壩精神,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加強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增綠、護綠,在全縣形成保護、建設、發展生態的濃厚氛圍。
  圍場重點實施入股分成、土地流轉、林權流轉三種生態扶貧模式,攜手貧困群眾向荒山荒坡要效益,促進農戶增收致富。
  “我家有6畝地,原來受苦受累一年下來,收入4000元左右。現在我把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啥都不用干,就能收入3120元,然后我外出打工,一年收入2萬元。”圍場半截塔鎮西順井村村民張志臣說。
  西順井村黨支部書記鄭印牽頭成立了瑰麗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將扶貧資金入股企業“變股金”,就地打工“掙薪金”,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合作社“分現金”,實現“一地生四金”。
  圍場按照“六個精準”“六個一批”脫貧工作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戶施策,確保年內實現3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6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農戶采摘萬壽菊。寧利勇 攝

馬鈴薯花海。寧利勇 攝

關鍵詞:塞罕壩,圍場

責任編輯:韓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