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開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長城網衡水8月18日訊(記者 邢梅智 扈煒 張千)8月16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就“衡水市‘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開展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衡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市文廣新局調研員李棟梁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張洪靜主持發布會。全程實錄如下: 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主持人張洪靜: 大家好,歡迎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 今天的新聞發布主題是衡水市“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開展情況。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本場新聞發布會的發布人,衡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市文廣新局調研員李棟梁。 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衡水日報、衡水晚報、衡水新聞網、衡水電臺、衡水電視臺、衡水廣播電視網;中國衡水(市政府門戶網站)、衡水發布;河北日報、河北電臺、河北電視臺、長城新媒體集團,河北工人報、燕趙都市報、河北法制報、河北新聞網、河工新聞網、共產黨員網;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經濟網、網易衡水等22家媒體的記者朋友。 下面,有請發布人進行發布。 衡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市文廣新局調研員李棟梁進行發布。扈煒 攝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市開展的“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豐富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進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積極開展了“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截止到目前,已完成送戲下鄉演出180多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34915場,文化惠民活動受眾達300多萬人。 “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旨在豐富和活躍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農村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普及傳統戲曲文化,培養基層群眾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的鄉風、村風。這項活動自2014年啟動實施以來,至今已演出近千場,覆蓋了我市一千多個行政村,觀演群眾達一百多萬人次,多彩的節目內容和靈活的演出形式極大豐富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被稱為送到田間地頭的文化大餐。通過文藝節目、戲曲演出等形式,宣傳了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培育了文明和諧的鄉風村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活動的演出主體是我市的河北梆子劇團和評劇團,他們每年深入到全市240多個行政村,演出240場文藝、戲曲節目。這項活動的經費是市財政部門將送戲下鄉的經費列入財政專項資金,每年列入財政預算,每場演出補貼資金5000元,每年撥付專項資金120萬元用于文化惠民活動。 在節目創作及演出中,我們特別注意把握正確的宣傳方向,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使文藝節目能夠做到喜聞樂見、深入人心,演出之前劇團的編創人員都深入到群眾之間,組織填寫《意見征集卡》、召開村民座談會等方式,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根據群眾需求“量身定做”編排演出文藝節目,由“劇團端菜”改為“群眾點菜”,讓基層群眾享有更多認同感和獲得感。 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戲曲藝術在農村地區的傳播普及和傳承發展,演出中,我們特意增加了戲曲演出場次。結合農村實際和當地農民文化需求特點,選擇了優秀、經典、適合農民觀看的戲曲藝術作品進行演出,演出了河北梆子劇《青蛇傳》、《啞女告狀》、評劇《賣妙郎》、《竇娥冤》、《貍貓換太子》、《楊三姐告狀》,還有現代劇《火種》等二十余部傳統劇目或新編劇目。 送戲下鄉活動的演出時間主要安排在我國傳統節日、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避開了春播、秋收、麥收等農忙時節,確保廣大農村群眾能夠在農忙之余有充足的時間來欣賞送到家門口的文藝演出。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是從2007年開始,為解決廣大農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在21世紀初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省、市、縣(區)各級政府相繼將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列入當時的“十二五”期間重點民生工程,自2007年開始進行全面部署,我省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于2008年全面啟動,我市的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也是從2008年開始啟動。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嚴格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資金是各級政府配套的專項資金,每放映一場電影,財政補貼資金是20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100元,省、市、縣級財政配套資金100元,我市2016年市縣(區)兩級財政補貼資金達1190多萬元。截止到目前,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34915場放映任務。 為做好我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按國家公益電影放映的有關要求,我市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確定的春雨農村電影院線公司承擔,全市組建了223個放映隊。為提高放映質量,全部淘汰了老舊膠片放映機,配備了數字電影放映機,全面實現了農村電影放映數字化。 為確保高質量完成放映任務,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監管保障措施:一是要求每個放映隊在所放映的每個村莊設立固定的電影放映公示欄,公示欄標明電影放映時間、放映影片名稱、放映員姓名、監督舉報電話等,方便群眾監督。二是填寫《放映回執單》。放映完畢后,要按要求填寫《放映回執單》,由村委會負責人簽字并加蓋村委會公章。三是每場公益電影放映完畢后要提供放映照片。需要提供放映時的現場照片、放映結束時的照片以及公示欄的填寫照片等。這幾張照片要同時進行保存并提供給院線公司,因為院線公司每月綜合,每年進行統計上報。四是常規檢查和抽查相結合。每月底定期下村走訪,現場檢查放映情況;每年的4月和10月份我局主管科室和各縣區的文廣新局的主管部門以及市財政部門專門進行兩次專項大檢查,采取抽查的形式,不打招呼、隨機進村,走訪群眾現場檢查,每次抽查不低于100個村莊,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防止虛報、瞞報現象發生。對弄虛作假、虛報冒領場次補貼以及沒有按要求完成放映場次任務的單位或個人,除追回冒領款項以外,還將取消相關個人從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資格。這項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已經對7名違規放映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開除了7名人員,并且對4人進行了警告,很好的維護了放映秩序,保障了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質量和場次。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改善觀影條件,加強監督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讓公益電影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群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采取多種形式保障放映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快鄉(鎮)農村固定放映點建設,改善農村觀影條件。確保每個村有一個固定放映場所。 (三)加快市公益電影放映信息監管平臺建設。充分借助科學、高效的技術監管手段,利用衛星定位和移動通訊的GPS、GPRS和放映信息回傳技術,建成市級監管平臺,對全市公益電影放映的時間、地點、放映員、電影名稱、現場場景圖片進行實時查詢、統計和監督管理。 (四)改進放映工作,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大電影放映的宣傳及預告工作,讓更多的農村群眾知曉公益電影放映信息。二是合理安排放映場時間。將放映時間更多地安排在農閑及傳統節假日期間,將放映地點盡量選擇在人口相對集中的村組、院落或群眾臨時聚集的地點。三是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放映人員加強與放映村組的溝通和聯系,多征求放映村組意見,做好服務工作,盡可能讓放映村組自行選擇放映內容、放映時間、放映地點,最大限度滿足當地村民的需求。 (五)積極協調專項資金落實。目前,國家、省、市的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專項補貼資金均能按時撥付到位,但是有的縣(區)所承擔的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影響了放映員的工作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協調力度,保證資金能夠足額及時到位,以便順利的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開展好。 主持人: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大家對“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還有什么需要提問的,請舉手示意。在提問之前,先介紹一下所在媒體的名稱。 一、長城新媒體集團:“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的主要演出內容是什么?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是2014年我市開展的一項文化惠民活動,這項活動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關注,是一項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活動演出內容主要分為綜藝節目和戲曲演出兩部分。綜藝節目主要是歌曲、舞蹈、音樂快板、器樂演奏、表演唱等綜藝節目。通過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藝節目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好黨和政府在基層的“喉舌”作用。我們也創作了一些經典的、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比如音樂快板《說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式生動活潑。還有歌曲《清風荷韻》、《幫別人就是幫自己》、《中國龍中國夢》等文藝作品,充滿了滿滿的正能量。同時,我們還注重挖掘基層群眾身邊的的新人新事新風貌精心編創一些節目,相繼推出了像歌曲《小船搖著衡水湖》、《看看咱們的新農村》、《莊家院里的歌》還有音樂快板《湖城頌》等一批接地氣的文藝節目,深受群眾喜愛。這是送戲下鄉第一部分內容。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戲曲演出。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以及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室相繼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有關精神,弘揚戲曲文化藝術,我們以“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為平臺,加大戲曲演出內容,通過戲曲演出、戲曲知識輔導等形式,促進戲曲藝術在農村地區的傳播普及和傳承發展。我們的兩個劇團(市河北梆子劇團和市評劇團)根據農民的需求,結合農村的實際和當地農民的文化特點,演出了許多經典的戲曲藝術作品。這些戲曲演出既有整臺大戲,也有名段薈萃,目前整臺大戲已經演出了二十多部傳統劇目,還有一個新編劇目《火種》。 二、衡水新聞網:“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的形式是什么?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政府采購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開展形式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剛才我介紹的文藝演出部分。這部分主要通過戲曲演出和歌舞、舞蹈、音樂等文藝節目演出,把文化大餐給廣大農民群眾送到田間地頭。第二部分就是文藝輔導。演出結束后,我們專業文藝團體的演員要給當地文藝愛好者和廣大業余的小劇團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各種形式、各種門類的文化輔導,如戲曲、器樂、聲樂、舞蹈等不同藝術門類的文化輔導,有效提高了基層文藝愛好者和文藝團體的業務水平。并結成幫扶對子,逐步建立起“結對子種文化”的長久幫扶機制,為當地文藝愛好者組成的業余劇團進行藝術培訓,成為當地不走的文藝演出隊伍,為基層文化活動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衡水電視臺:農村公益電影的放映場次是如何安排的?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公益電影的場次安排是按照國家的標準要求“一個行政村一個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全市四千九百八十八各行政村,每年需放映公益電影場次是五萬九千八百五十六場。放映時間是從每年的4月1日啟動到當年10月31日結束。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放映?因為我們的廣大農村地區在冬季室外非常寒冷,晚上放映電影由于氣候條件所限,觀眾會比較稀少。再加上剛才我在基本情況介紹中提到的,我們廣大農村還沒有固定的特別是缺少室內的放映場地,所以咱們的放映時間是在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這七個月。為了確保完成放映場次,我們的院線公司科學安排放映場次,每村每次放映2場,這樣,可以避開冬季,在四到十月份七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全年放映目標。 四、衡水晚報:農村公益電影所需資金是怎樣籌措的?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農村公益電影的資金剛才我簡要的說到了一部分,農村公益電影所需資金的財政補貼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2008年到2009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補貼是100元。當時的補貼標準是由中央財政補貼50元,省市財政補貼30元,縣級或者區級財政補貼20元。經過兩年的運行,我們感覺到100元的補貼標準太低了。春雨院線公司在實際運行當中由于缺乏資金,廣大放映員的積極性難以保持。所以,2010年財政部下發了《關于下達2010年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補貼專項經費的通知》,自2010年起,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場次補貼標準提高到每場200元,補貼份額為中央補貼100元/場,地方財政補貼100元/場。采取這個措施以后,保障了農村公益電影的正常放映。 五、衡水日報社:農村電影影片是怎樣的渠道來訂購的?目前放映設備情況怎么樣? 衡水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李棟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是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節目的唯一供片單位;院線公司負責在目錄中選擇影片進行放映。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影片,遵循“行政主導、院線推薦、群眾點單、少量多次”原則。我們要求院線公司都要全面了解所放映縣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結合當地種植、養殖特點及觀眾喜好、需求。也就是說選擇影片的內容一定要和當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還要選購一些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傳承優秀文化、弘揚社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的故事片、科教片或其他影片。同時,院線公司還經常組織管理人員深入廣大農村,組織農村群眾進行座談,征求農村群眾對放映影片內容的意見,根據其需求,我們再到國家廣電總局供片中心訂購影片。 放映設備情況,目前,我市使用的電影放映設備都是國家廣電總局統一認可的設備,是農村公益電影專用放映機,都具備衛星定位和GPRS功能(移動信息回傳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和監管平臺進行對接,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進行有效管理。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進市級監管平臺建設,有了衛星定位系統和GPRS利用移動通訊進行信息回傳,對每場電影的實時放映內容、時間、地點人員進行實時監控,以及進行統計和管理。目前市級平臺正在積極的推進和建設之中。 主持人:剛才市文廣新局李局長就“政府采購送戲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發布,同時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如果還有媒體想深入了解和采訪的,可與市文廣新局進行聯系。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
關鍵詞:衡水,新聞辦,送戲下鄉,公益電影,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