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河北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座談會發言摘登
使命 扎根 創新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 能夠參加塞罕壩報道,見證由幾代人創造的這一生態文明建設奇跡,是我記者生涯中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一、使命 在塞罕壩采訪中,“牢記使命”四個字讓我感觸很深。這是貫穿“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本G色奇跡始終的一種力量和擔當。“牢記使命、艱苦創業”,推動著塞罕壩綠色年輪滾滾向前,讓沙漠變綠洲,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塞罕壩正是一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典型案例,透過它百年歷史的更替,我們深刻感受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人民群眾對于綠水青山的熱切渴望和不斷增強的底氣與信心。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報道好這一典型,弘揚好塞罕壩精神,凝聚起更廣泛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力量,就是我們此行的使命和擔當。有一位老黨員在讀完報道之后,專門打電話說:“這個典型抓得太好了,生態范例的報道真是一件得黨心、得民心的大好事!這是增強‘四個自信’的鮮活案例啊!” 二、扎根 在塞罕壩的采訪中,聽到不少務林人說這樣的話:人在這里扎下根,心也就扎下根了,為綠付出,無怨無悔。 “扎根”二字,是塞罕壩三代人接力的無悔選擇,也是撬動塞罕壩綠色奇跡的力量之源。 面對深刻變化的傳播格局,報道重心何在?答案同樣是“扎根”。扎根,不僅要人到,還要眼到、心到、情到,然后才能筆到,如此才能寫出有溫度和接地氣的稿子。 三、創新 創新,是貫穿塞罕壩造林始終的關鍵詞。塞罕壩創新體現在哪?在幾代人求真務實的實踐中。比如,不服輸的塞罕壩人自己培育出“矮胖子”“大胡子”這樣適應當地惡劣環境的苗木,于是才有了后來的綠色奇跡。 對于新聞報道而言,我們也要努力創新,講好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讓綠色發展理念潤物無聲地浸潤到每個人心里。 |
關鍵詞:塞罕壩,座談會 |
責任編輯:韓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