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時評]“校長親筆回信”體現大學的溫度與情懷
18歲的沈博瑞比其他同學更早感知到了一所大學的溫度。8月29日,距離開學僅剩3天,在山東陽信陳詞林村家中,沈博瑞紅著眼睛讀完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的親筆信后,當即承諾:“我一定會按時報到!”事實上,大學究竟要不要讀?無數個問號,無數次猶豫,所有這些橫亙在心頭,成為這個年輕人難以解開的心結。(9月5日《中國青年報》) 對于絕大多數已經考上大學的孩子來說,這個夏天無疑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然而,也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如愿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但等待他們的不是滿懷憧憬的美好未來,卻是湊不齊學費的愁苦。如何讓這些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順利步入校園,實現人生夢想?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時代命題。 沈博瑞的遭遇顯然是不幸的。2016年,橫禍突至,在外打工的父親沈國輝遭遇意外,右手被卷入機器造成粉碎性骨折,幾個月后,雪上加霜,父親突發腦梗。為了給父親看病,家里花光全部積蓄,又靠親戚朋友湊了幾萬元,先后花費十余萬元。為全身心照顧丈夫,之前在廠房食堂工作的沈博瑞母親不得已辭去工作,家里徹底斷了經濟來源。爸爸的后續治療費怎么辦?家里的欠債怎么還?在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沈博瑞開始有了放棄讀書的想法。 沈博瑞無疑也是幸運的。得知沈博瑞的遭遇后,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專門為沈博瑞寫了一封親筆信,鼓勵他放下包袱,勇敢面對生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家里遇到困難不要緊,有大家有老師們的共同幫助,相信學校,好好學習。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的親筆信,不僅令沈博瑞感動不已,也令更多的人們為之動容。因為透過一字一句,不僅帶給了寒門學子溫暖的撫慰與奮起的信心,而且也讓我們看到了對人的價值的尊重,感受到了來自教育者的精神感召,觸摸到了高等學府的人文情懷。有了這些,高等學府才更有溫度。 此前,甘肅殘障考生魏祥與清華大學招辦之間的互動迅速刷屏,一封《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回信,引得眾人垂淚。同樣是在今年,北京大學給自主招生落榜生的公開信——《你依然有可能成為英雄》,言辭懇切,飽含鼓勵與期許,也贏得一片點贊。這些信件何以廣受贊譽?是因其形式創新與關愛滿溢,讓我們看到了高等學府放下架子,情真意切地與學生溝通交流,設身處地替學生排憂解難。一封封信件的背后,體現的是高等學府的溫度與情懷,彰顯的不僅是高等學府的魅力,也是持續發展的動力。 當然,只有人性化思維還不夠,還得有解決問題的魄力和智慧。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資助政策體系,通過“獎、助、貸、勤、補、免”等多元混合型資助方式,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均不用為上學所需費用“犯難”;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動員社會力量,多方籌措資金,設立資助項目,解決貧困家庭學生的具體困難。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沈博瑞已順利入學,并且學校還為他提供了助學崗位、助學金、臨時困難補助等多項幫扶舉措,相信這個年輕人的心結也因此而打開,一定會勇敢地面對生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一定會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希望多一些這樣有情懷的高等學府,用帶有溫度的言行溫暖更多學子的心、點亮更多學子的夢想。(丁恒情) |
關鍵詞:校長親筆回信,沈博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