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 弘揚塞罕壩精神 綠色發展看河北】秦皇島:讓每一條河流都“水清、河暢、岸綠、生態”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綠色發展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的重要構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而,每座城市都應把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就秦皇島來說,這座城市因生態而興、因生態而聞名,綠色就是秦皇島的底色,生態就是秦皇島的特質,也是秦皇島的立市之本。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全市對生態重要性的認識、對破壞生態危害性的認識,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我們要努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放大生態優勢,努力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生態標兵城市,端生態飯碗,走綠色發展道路,奮力實現跨越發展。 ——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 長城網秦皇島9月2日訊(記者 祖迪)秦皇島境內河流眾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哺育著人們的生活,也讓全市面對著最嚴苛的河流治理考驗。 為根治農業面源污染、市區雨污同流等日益突出的河流污染問題,秦皇島建立了最嚴格的“河長制”,將市內17條入海河流進行分片分段管理,市領導帶頭垂范,全員深入一線,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找準問題解決方法,“通過截污染、暢河道、造水面、添景觀等綜合措施,著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的河流水系”,當人們再次回望,曾經瘡痍的河流正發生著改變——河水更清澈、河岸更碧綠。 水清山綠飲馬河。李凱萌 攝
治污飲馬河,讓盧龍縣有了“綠腎” 發源于秦皇島市盧龍縣的飲馬河,近年來,因上游存在眾多甘薯加工企業,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為確保飲馬河水質達標,盧龍縣認真落實河長制工作機制,采取垃圾清理、生態修復、畜禽養殖場搬遷等措施,統籌推進飲馬河的水環境治理,改善河流生態環境。各鄉鎮主要負責人親自踏查管轄范圍內河道,對河道兩側污染源、直排口、垃圾清理、排污口封堵工作摸清底數,嚴格控制河道周圍生活、生產污水的排放,對各污水排水口進行全面封堵和監管;重點開展對生活、建筑垃圾和違章建筑的拆除處理工作。 紅馬河位于盧龍縣雙望鎮紅花峪村,全長700余米,穿村而過,是飲馬河的源頭之一。近年來,由于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等原因,紅馬河污染嚴重,變成了一條“臭水溝”,嚴重影響了村莊環境、村民生活,更直接影響著飲馬河水質。為給村民打造一個舒心環境,確保紅馬河水質達標,村“兩委”積極動員村民,對河道垃圾進行了清理,發動村民對河道兩側廁所和養殖場進行了拆除,鎮黨委政府出動機械設備,投入人力物力,對河道進行了清淤和護砌,清除淤泥2000余立方米,護砌1400延長米,并加強了后期管護,河水水質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時,在盧龍縣水務局的幫助下,村“兩委”又對河道兩側進了綠化、美化,打造了一條沿河綠色景觀帶。架設圍欄、栽植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宜花則花、宜綠則綠,栽植樹木1600棵,綠化節點2700平方米,打造了涼亭2個、400平方米的小花園1個。 “以前村里環境差,河水臭氣難聞,晚上都不敢開窗戶睡覺,現在村里環境美了,空氣變得清新了,晚飯后能沿河散散步、在花園涼亭乘涼嘮嗑了,這是給我們老百姓做的真正實事。”村民張華說。 飲馬河支流清淤。趙興家 供圖 建設王深港污水處理廠。趙興家 供圖 截至目前,盧龍已完成飲馬河主支流河道清淤85公里,共清淤150萬立方米。栽花種草,綠化河岸,并加大生態補水力度,栽植水草涵養濕地,提高河水自凈能力。同時,取締沿岸50米內的養殖場。占地100畝的飲馬河王深港污水處理廠在8月底試運行,設計日處理能力5萬噸,完全可滿足飲馬河污水的處理需求。目前,飲馬河水質趨向穩定達標。 飲馬河治理已見成效。李凱萌 攝
沿岸綜合整治,還戴河碧水清流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牛頭崖管區小米河頭村,緊挨著戴河上游北岸。 7月5日,村黨支部書記高俊平來到戴河生態園的河邊,這段戴河水面最寬處達到300多米,兩岸柳綠花紅,碧波中魚群游弋。作為戴河的村級河長,他每天要繞著河岸兩側走2.4公里巡查,這2.4公里,就是小米河頭村的轄區,“現在,我們村已經融進這個大公園了。” 戴河生態園內花紅柳綠。祖迪 攝
去年,這個村子、這條河還完全沒有現在的模樣。 高俊平指指村子的方向,10多年前,村里開始搞養殖,全村的養殖場有40個,“那時候,糞便、垃圾都往河邊堆,聞著臭味就看到我們村了。” 如今,通過對戴河及兩岸環境治理,不到一年時間,小米河頭村所有養殖場、蔬菜大棚和堆積的垃圾已經全部拆除、清理。 美麗的戴河生態園。李凱萌 攝
為了生態環境,拆除帶來經濟效益的養殖場,不是件容易事。為了做通村民工作,當年響應號召第一個建起養豬場的高俊平,又帶頭第一個拆了自己的場子。“戴河的市級河長是咱孟祥偉書記,他來過很多次了,當面囑咐我,一定要有改善環境的意識和決心,給村民帶好頭,這里邊的道理,我懂!” 現在,這片戴河已不再是那條臭水河,成為風景秀美公園的一部分,有投資方看好整體環境,要在這里建項目,村民們不但收獲了好環境,還獲得了經濟效益。 完備的“河長制”,促進流域綠色發展 高俊平只是秦皇島一千多名河長中的一員,秦皇島的河,從主流到分流,枝枝蔓蔓,都有人監管。34名市級河長、113名縣級河長、1463名鄉級村級河長,編組分包境內17條入海河流,形成了全流域管理體系。 去年年初開始,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市長張瑞書帶頭從分包的戴河、洋河入海口沿河道上溯踏查,了解河道生態建設、沿岸產業布局以及污染物治理等情況。從此,對河流實地踏查,成為四級河長及各級水務、環保部門負責人的必修課。 通過踏察發現問題后,全市開展達標排放專項整治活動,取締拆除涉水重污染企業115家,關停違法涉水企業106家,停產限產涉水企業51家,涉水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率達到100%;臨河養殖場專項整治活動中,關停、整改臨河養殖場2317家;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活動中,封堵、整治各類入河排污口1764處;為擴大河道水面面積,市區在大馬坊河、小馬坊河、新開河、沙河等河道內建橡膠壩,進行河道蓄水、防洪排澇;同時,加強景觀建設,打造戴河生態園等城市河道靚麗景觀。 在‘河長制’的推動下,河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6年,全市被考核的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高30%,8條主要河流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同比提升13.8%。旅游旺季,北戴河12個海水浴場水質優良,93.8%的水質符合一類水質標準。 如今,人們已經漸漸感受到河流生態環境的改善。前不久,不少市民發現,湯河河面長出了大片許久不曾出現的荇菜,珍稀的赤麻鴨也來安了家。秦皇島市水務局副局長孫志強說,這是由于上游水體治污工作加強,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結果,“咱家鄉到處是碧水清流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
關鍵詞:綠色發展,河流治理,生態,秦皇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