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接受采訪。記者 趙曉慧 攝
馬鈴薯微型薯育種園區。記者 趙曉慧 攝
長城網9月19日訊(記者 趙曉慧)9月初的張北,天氣已經轉涼,村民紛紛穿上秋衣御寒。但在張北縣德勝村的馬鈴薯微型薯育種園區內,卻是一片熱鬧景象:一盤盤微型馬鈴薯長勢良好,繁茂的綠葉一片片舒展開來,似在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47歲的村民李彥平停下忙碌的腳步,扳著手指頭和記者算起了“脫貧賬”。
“一個大棚有70000株薯苗,每棵苗可產2—3顆薯種,每顆薯種價格在3到5毛錢,這樣算下來,一個大棚保底能收入45000元,除去建設成本和承包費,一年純收入在25000元左右。”李彥平告訴記者,自己今年承包了3個大棚,預計收益在75000元,年底脫貧不成問題。
“過去種馬鈴薯,一家一戶粗放種植,規模小、收益低。”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指著大棚內一個個裝著“蛭石”原料的黑色穴盤告訴記者,“這是無土栽培微型薯育種。原來種馬鈴薯,是論斤賣;現在種微型薯,將來是按個兒賣。”葉潤兵說,為了更好地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村里統一投資建設了高級網棚,統一技術,統一管理,培育的薯種品質更好、級別更高了。
微型薯正在成為脫貧致富大產業,為更多貧困群眾帶來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