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河北省持續引起強烈反響。省環保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楊智明表示,專題片讓人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改革的信心。扭轉環境惡化趨勢、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目前,河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6”組合方案已全部出臺,其中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河北省將全力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將新制度、新模式運用到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行動中,放大用好改革紅利和效力,推動環境治理更加富有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是民生也是民意。曾經“寧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粗放落后發展觀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破壞,藍天成了奢望,綠水總在夢里,人們對藍天碧水的渴望沒有哪個時候能如此迫切。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我們的目標,生活富裕但環境退化也不是我們的目標,只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才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需求,不斷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讓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夢想成真。
建設生態文明,河北堅決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持久戰。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并出臺了《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及18個專項實施方案。河北首次組建省環境監察與大氣環境管理辦公室,履行河北省委、省政府有關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監察工作職責,管理6個區域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日常駐點監察、定期督察巡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如今,河北省146個縣(市、區)啟動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已完成改造76.6萬戶,許多沒有列入計劃任務的縣也自發主動地干了起來。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5.3萬家,淘汰燃煤鍋爐1.5萬臺,停產整治露天礦山1170處。鐵腕治污成為常態。
建設生態文明,河北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增長質量。“十二五”期間,全省累積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2013-2015年壓減水泥產能6231萬噸、煤炭消費2700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20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全省單位GDP能耗累積下降25.2%。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平均為207天,比2013年增加78天。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5.2%,超過國家確定的到2017年下降25%的目標。
建設生態文明,河北政績考核“綠”起來。黨的十八大報告不僅對“生態文明建設”大力著墨,還首次提出,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河北省在干部考核中,大幅度提高環境質量和生態效益的權重,加大對造成霧霾天氣主要排放物削減率的考核。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問責、終身追責”,讓生態文明要求成為政績考核的“硬杠杠”,從根本上抑制領導干部片面追求GDP的沖動,扎實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河北生態保護水平顯著提高。“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萬平方公里。地表水達到或好于三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5.9%,比2010年上升了8.7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斷面比例為24.6%,比2010年下降了9.0個百分點。省級濕地公園總面積達84.9萬畝,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區46個,比2010年新增7個。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完成綠化造林413萬畝,占全年任務的98.3%。其中,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綠化完成造林95.6萬畝,太行山綠化完成105萬畝,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工程完成63.9萬畝。
建設生態文明,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綠色生活。十面霾伏的大氣污染讓人們記憶猶新,如今,飽受生態破壞惡果的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低碳、綠色的生活。隨著河北各地大力開展文明創城活動,如今,開車出行的少了,騎共享單車和公交出行的多了;戶外燒烤的少了,燃放煙花爆竹的少了……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日,住建部公布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名單,河北省837個村被認定為綠色村莊,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財富,改善大氣環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才能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河北正闊步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從“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見證了河北綠色發展的力量,也見證了生態文明魅力。我們期待,沐浴在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陽光下,明天的河北一定會更美好。(魏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