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10月11日訊(記者 張秀娟)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為主戰場,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以培育發展富民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不斷完善創新體制機制,貧困地區脫貧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0.6%,比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9%快2.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人均收入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人均收入倍差由2012年的1.744(以貧困地區水平為1)縮小為1.422。
農村貧困人口不斷減少。2016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188萬人,較2012年減少249萬人,減貧幅度為57.0%。其中,貧困地區貧困人口147萬人,減少207萬人,減貧幅度為58.5%。
貧困發生率降至3.3% 。2012-2016年,河北農村貧困發生率由7.8%下降為3.3%,下降4.5個百分點,其中2016年較2015年下降1個百分點。
圖1:2012-2016年貧困發生率下降情況(%)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2013年至2016年,河北省切實加大扶貧資金投入與管理,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2元,比上年增長10.6%,增長速度高于全國貧困地區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
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較快增長。河北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龍頭引領發展模式,引導家庭手工業由自發生產轉向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實現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動態管理,2016年最低補差標準已提高到150元/月。這些舉措拉動貧困地區農民家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較快增長。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190元,比2013年增長45.5%;人均轉移凈收入1578元,比2013年增長28.1%。
經營凈收入穩步增長。近幾年,受農牧業市場低迷特別是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影響,經營凈收入增長難度加大。為確保貧困地區農民家庭經營凈收入增長,河北大力發展設施蔬菜、食用菌、優質林果、中藥材和畜牧養殖等產業,實施“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旅游扶貧。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家庭人均經營凈收入達到2503元,比2013年增長25.5%。
財產性收入穩定增長。河北探索創新兩大機制。一是股份合作機制。通過支持貧困村組建法人合作社和股份合作體,將項目和資金到戶轉為資本和權益到戶。通過推動“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自然人農業變法人”的農業“四變”,使貧困戶成為可以從企業拿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農民;二是資產收益扶貧機制。讓貧困群眾分享資產折股、資源開發等收益。兩大機制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民家庭財產性收入的穩定增長。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家庭人均財產性收入110元,較2013年增長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