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封面報道“解碼阿里新就業”。報道稱,阿里巴巴集團生態帶來的3681萬個就業,不只停留在“提供崗位”層面,在“創造崗位”層面,進展同樣明顯。這其中的典型,要屬阿里近兩年落地新零售戰略的明星項目——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孵化出來的“新零售網紅”。這一新業態圍繞“餐飲體驗+生鮮超市零售+基于門店配送”模式,通過商品再造、技術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傳統的生鮮超市變成了移動互聯時代的體驗式消費中心。
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業態綜合體,創造了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種、新崗位。
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以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的員工菠菜(化名)為例,菠菜的職位叫“小盒”,這是一個營銷崗位,每個店只有一位“小盒”,他們是盒馬業態中與顧客在線上交流的一個關鍵角色。
菠菜每天的工作內容能夠說明一切。她需要時而化身為主播,和網友互動;時而化身為試吃員,生猛海鮮不限量;時而變成客服售后,服務會員;時而變成社區管理員,發放各種優惠福利。
這樣一個多元而充滿新意的新崗位,是盒馬新業態的真實寫照。
盒馬相關負責人馬春茂說,傳統的營銷側重于線下,線上是基礎的社群管理;盒馬作為新零售企業,跟傳統電商、傳統零售的線上營銷模式都有很大差別。
另一個新鮮的崗位是揀貨員,雖然傳統零售業也有這一崗位,但盒馬揀貨員的工作職責存在新內涵。
馬春茂說,傳統倉庫揀貨是一個人要揀完訂單中的所有貨品,但盒馬是分布式揀貨,算法把訂單打散,變成不同的揀貨員就近揀貨。
僅一年時間,盒馬鮮生就從上海店的試點,做到全國遍地開花,門店數達到46家,實現了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六大板塊的中心城市布局。
《財經國家周刊》報道稱,快速成長讓盒馬的意義不再止步于阿里新零售標兵,它開始承載更多阿里新經濟生態的重任:在促進就業、激發經濟活力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今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阿里巴巴零售電商平臺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人大課題組測算發現,2017年阿里零售生態總共帶來了3681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除了電商生態帶來的1405萬個直接就業型機會之外,還包括543萬個支撐型就業機會及1733萬個衍生型就業機會。
在人大的報告中,課題組分析道,在這個快速壯大的過程中,盒馬創造的不僅是企業自身就業,同時還將商業和就業效益輻射到上下游供應鏈,以及周邊商業配套。
一些有意義的數據已經能說明問題。
以菠菜所工作的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為例,這個店繼承了盒馬“生鮮+半成品+熟食餐飲”的超市品類,又引入花店和天貓超市等更多業態,解決了約400人的就業問題。
除此之外,盒馬十里堡店還進駐了17家第三方門店,包括宏圖Brookstone、貢茶等,額外帶動了50個就業崗位。
馬春茂說,如果平均來看,每家盒馬店帶動相關就業崗位超過300個,按照目前全國46家店測算,盒馬大約提供了超過1萬個新零售新型就業崗位。
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報道稱,如果再放大,盒馬的直采戰略,還進一步帶動了上游農業生產端的就業和供給側改革。
以為盒馬供應日日鮮蔬菜的上海崇明豎新鎮基地為例,供應商為盒馬建立了一個“標準化定制中心”,新吸收了當地四五十個村民進行加工就業,也倒逼當地農業合作社向更標準化的生產方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