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14日加息幾成定局,在市場普遍關注流動性是否會再度受擾動因素影響背景下,央行下一步貨幣操作引人關注。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此次央行大概率跟隨美聯儲“加息”。由于市場預期充分,且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之間仍存在明顯的利差,預計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上調將波瀾不驚。
事實上,我國央行“加息”包含兩層意義,一是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二是指以逆回購、MLF等為代表的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利率。最近幾次央行“加息”都是上調了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利率。自2016年以來,除了2017年6月美聯儲加息,央行并未跟進以外,歷次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后,央行都上調了以OMO、MLF等為代表的政策利率予以跟進。
業內對于此次是否“加息”意見基本一致。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加息與否需權衡考慮目前內外部因素。“中美利差和人民幣匯率是外部因素,對我國央行會否加息有一定影響。但國內經濟基本面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擴內需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經濟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標,內部環境制約貨幣政策收緊,加息面臨的壓力較大。”他進一步指出,央行可能會“加息”5BP并結合MLF等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流動性投放,根據國內經濟形勢進行“加息”。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同樣認為我國央行將根據內外部經濟環境相機抉擇,大概率會同步小幅提高逆回購和MLF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但這也會導致金融機構通過MLF獲得流動性的資金成本進一步抬升,因此,下半年仍有降準空間和必要性。從具體操作看,通過定向降準置換MLF或是最佳的政策選項,這樣既可維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也不會向市場新增基礎貨幣投放。”他說。
同時,溫彬認為,結構性和對沖性將是未來貨幣政策組合工具的兩大方向。結構性主要表現在準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帶有針對性,不會像以前那樣“大水漫灌”,而是強調對中小微、綠色、“三農”這些領域的支持;對沖性主要表現在貨幣政策不是主動寬松,而是在當前宏觀審慎大環境下,對季節性等因素影響的對沖,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他表示,預計央行將綜合運用短期、中長期等多種政策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充足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同時,繼續采用差別化準備金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在結構性去杠桿、嚴監管穩貨幣的框架下,央行總體流動性態度是“穩健”的,6月加息的沖擊影響應該也在可控范圍內。(實習記者向家瑩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