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重慶,生動形象的作品。
七八袋顏色各異的面團,每一袋的制作都有自己獨門秘方。
洗干凈手、擦點手霜,55歲的面塑藝人譚先華打開其中玫紅色的面團,用手摳出一坨,按照均等大小掐好,一朵玫瑰花就要在他的手下慢慢怒放了。譚師傅的左手拿著一根小棍,右手嫻熟地把搓好的面團橢圓形的下部緊貼著小棍捏好。接下來,錯位捏第二個花瓣,同樣的方法,緊致即可。“每層三個花瓣,一共三層,玫瑰花花瓣只能是單數,所以9個花瓣數既不多也不少,看上去剛好合適。”言語間,小棍上的玫瑰花一點一點地“活”了起來。他又摳下一坨綠色的面團,搓條壓扁,刻畫樹葉的紋路,最后將葉子緊緊地裹在花瓣下端。
玫瑰花成型了,可不帶刺的玫瑰一定不是最好的玫瑰,譚師傅又用工具在樹葉上雕起了無數的“毛刺”,看上去,這朵漂亮的玫瑰花真是好看不好碰。
作為非遺傳人,55歲的譚先華才從國外文化交流回到重慶,他說,把這門手藝做到現在,其實還是源于別人對自己的嘲笑。譚先華的老家在綦江區趕水鎮,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農民,靠當石匠養活著家庭。
“你別看石匠,其實對美還是很有研究的。”一塊碩大的石頭,被父親和祖父雕刻成了獅子、板凳、石槽……那些東西,在農家一用就是幾輩人。
相比之下,兒時的譚先華對石頭縫里摳出來的泥巴更感興趣。
“那些泥巴已經在石頭縫里面不知道多少年,特別細膩,我用水一和,就像面團一樣糯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譚師傅開啟了自己的手工藝之旅,最開始捏的就是水鳥,在肚子里灌上水以后用嘴一吹,不但能發出鳥的叫聲,還能逗得一旁的弟弟妹妹們開心大笑。
“我那個時候才曉得,原來自己心靈手巧做點兒手工藝品,也是一種享受。”譚先華說,自那以后就和面人兒沒分開過。1987年,24歲的譚先華只身來到重慶,開始前往動物園門口擺攤,賣的就是各種各樣造型的面人。
“我捏孫悟空、唐僧、豬八戒、貓、狗,別人也捏,80年代,面人很火,來自天南海北的手藝人幾乎都齊集在動物園這個娃娃打堆的地方。”生意好一點的同時,譚先華也發現了問題,于是,他問一起擺攤的其他山東和天津師傅。
“你們捏面人累嗎?”
“累啊!”
“那些買了面人的小朋友們早上拿著面人進動物園,為啥下午出來就支離破碎了?而且到了下午,我們的攤子全部是修面人的,多費事兒啊?”
捏面人的都笑他傻:“你說你傻不傻?要是面人拿回去永遠不壞,那我的面人以后賣給誰啊?”
“就算能做摔不壞的面人,我們也不會做,那不是砸自己飯碗么?”這些藝人們一邊笑他傻,一邊也勸他不要再胡思亂想,畢竟一個5毛到1塊錢的面人,在80年代還算是很貴的玩具。“他們雖然說我傻,但我還是覺得做摔不壞、不腐爛的面人才會有前景。”回到家里,譚師傅對著家里的糯米粉和米面開始發呆,按照自己心中預計的配比嚴格和面,“和面前,手必須要洗干凈、臉也要擦干凈,不能有一滴汗水滴進面團,否則久了,面團就會受影響而發酵、變質。”嚴格管理好和面的程序、私底下研究粉的配比,終于,他研究出了做面人不會摔壞也不會腐爛的面團。
2018年11月21日,重慶。譚師傅的左手拿著一根小棍,右手嫻熟地把搓好的面團橢圓形的下部緊貼著小棍捏好。接下來,錯位捏第二個花瓣,同樣的方法,緊致即可。
2018年11月21日,重慶,生動形象的作品。
2018年11月21日,重慶,生動形象的作品。